正文

《寻找·苏慧廉》陌生人(1861-1890)(25)

寻找:苏慧廉 作者:沈迦


为温州话注音

外国人学汉语,难点在发音,因为中国语言近音同音字多。即便是同音,声调还各不一样。

马礼逊初学中文时也困惑于此。如“Shu”这个音,就有“书”、“熟”、“暑”、“疏”、“输”等不同的字。即使同一个字,有时是动词,有时是名词,有时又是形容词。继马礼逊后第二位来华的传教士米怜(Willam Milne)因此论断:“人要学会中文,身体需铜造,肺腑需铁制,檞木为头,钢簧为手,有鹰儿的眼,使徒的心,玛土撒拉的长寿。”[1]

现在这难题摆在苏慧廉面前:

北方话有五种变调而在一些南方话中有八种声调,真是千差万别。不懂语调的交谈一般不大可能听懂,因为中国语言的音韵很重要,除非你对语调有丰富的知识,否则就不能正确地朗读出中国字或在谈话中用重音讲任何特殊的字。普通的中国人对这些问题尚不能了解,即使文人学士中间也只有少数人能确切辨明它,可是老百姓日常会话中从来不会出错。

我们英语中也有声调,不过是很随意的,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声调规则。例如英文中的“What”一词,你可以表示疑问,可以表示惊奇,可以懒洋洋地说,甚至可以傲慢地说。……在英国你可以随时用“what”来表达出你的“what”之意,它仍就是“what”一词,然而在汉语中,同样是个“ping”音,你用一种声调与另外一种声调所表示的字肯定不同。一位著名的官员曾如是说,一次他外出参加一个派对,那天天气很热,香槟也是如此。他们在一家中国人开的店子里吃午餐,于是向老板要冰块(ping)。“多少?”店老板问。“一盘。”他回答。想想看大家被逗乐的情景吧,大家等了不知多长时间后,发现服务员端来一大盘刚出锅的大饼,饼子也读ping啊,只是声调不一样!

[1]①此故事摘自香港建道神学院院长梁家麟在“马礼逊来华二百周年纪念讲座”上的发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