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寻找·苏慧廉》陌生人(1861-1890)(26)

寻找:苏慧廉 作者:沈迦


有一次我曾跟一位是基督徒的泥水匠有过争论,他本意不想让我多花钱。当地有一种带黄色的白色涂料我不喜欢,听说其中加一点蓝色粉末能够更白,我就跟那个泥水匠说:

“去买些‘la’来,混进白色涂料里面。”

“‘La’!蜡是不能混进白涂料里面的。”

“不,可以,”我毫无经验却很自信地说,“赶快买些来。”

“没有什么用,只能浪费您的钱。”

“没关系,我不在乎,去买吧。”我说。

“不,” 那个身材矮小的泥水匠很固执,“它没法混合在一起。”

我有点不高兴了,查了字典,我用汉字写下来,递给他,“赶快买些过来。”

“噢!” 他看了看汉字说,“您说的是‘la’―蜡,可您想要的是‘la’―蓝。”就是因为语调的不同造成如此的误会。

甚至就在我写作这一章时,我听到一位女士读约翰福音“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时读音有些错误,念成了“我是葡萄树,你们是钻子。” 尽管有语调和别的方面的困难,中文也绝不会像有些人认为是不可能学好的语言。只要具备了一般的语言能力就能够学会使用它,那些有语言天赋的人几乎能讲得跟当地人一样。[1]

路熙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她叫仆人去买杨梅,结果仆人买了羊尾给她。[2]谢福芸也说自己曾将“菇”听成“鬼”。[3]

解决之道,就是给汉字注音。其实赴华的西人早有此想法,他们发现,中文可以用拉丁字母(也称罗马字母)拼写出来。[4]

[1]①苏慧廉:《晚清温州纪事》 ,第15-16页。温州方言中“蓝”“蜡”同音,仅声调略有差别,“蓝”入声,“蜡”上声。

[2]②Lucy Soothill, A Passport to China , 33.

[3]③Dorothea Hosie, Two Gentlemen of China ( London: Seeley, Service& Co, 1924), 174-175. 笔者暂将书名译为《名门》。

[4]④中国古人亦曾用直切、反切等法为汉字注音,唐朝时日本人创造的假名,可能是最早用于拼注汉字语音的注音符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