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危机与变革》危险的石油价格(2)

危机与变革:索罗斯的金融逻辑 作者:(美)乔治·索罗斯


我对市场状况变动的推演顺序与传统的观点是有冲突的。传统的观点认为,市场会通过自我调整趋于均衡,只是偶尔地、随机性地偏离均衡。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合成金融工具,比如债务抵押债券等,都是以传统观点为基础的。这些合成金融工具在次贷危机演变为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实际上,金融机构、评级机构以及监管机构在实际操作中都没有考虑到繁荣—萧条周期最初自我强化、最后自我弱化的演变趋势。他们评估市场风险的大前提都是错误的。当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AAA级债务抵押债券以及其他合成金融工具的价值突然大幅缩水。次贷危机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到其他市场,结果导致很多资信状况良好的金融机构的偿债能力瞬间遭到了质疑。

我们当前所经历的这场信贷危机不仅席卷了整个金融体系,还导致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了先飙升、后骤降的波动,呈现出了泡沫的一些特征。我认为,在我所称的“超级泡沫”中,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个超级泡沫在过去25年间一直在不断酝酿,不断恶化。这场超级泡沫的根本趋势是杠杆的应用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杠杆为消费和投资提供资金。对于杠杆融资愈演愈烈的趋势,人们往往没有正确认识,而是陷入了一种误区。我把这个误区称作市场原教旨主义,即认为市场肯定会通过自身调节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关于一般意义上的泡沫问题,先说到这里。具体到石油市场,我认为油价波动的背后主要存在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相互加强。其中两个因素是基础性的,另外两个因素具有反身性,因为它们不仅反映了市场条件的变化,而且还反过来影响着供给与需求等基本的市场条件。

第一个因素是勘探、开发新油田的成本不断上升,而且老油田的消耗速度正在加快。对于这种现象,有一个具有误导性的名字,叫“石油峰值”,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世界石油的最高产出量。之所以说这个概念具有误导性,是因为从经济角度讲,随着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开发更加昂贵的新能源更具可行性。但这个概念却蕴含着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有些易于开采、产量较大的油田,比如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的油田等,都是在40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发现的,这些油田的产量正迅速下降。

第二个因素是随着石油价格上涨,石油供给存在下跌的反身性趋势,从而扭转了供给曲线的正常走势。一般来讲,随着一种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生产者会增加供给。然而,那些预期石油价格将会进一步上涨的产出国不愿意立即把地下的石油资源开采出来换成美元,相反,它们选择待价而沽,把石油暂时埋在地下,等到价格涨得更高的时候再开采出来。这些石油产出国会打自己的如意算盘,认为如果降低石油资源的开采速度,以后的情况会更好。这就导致了所谓的“向后倾斜供给曲线”(backward-sloping supply curve)。此外,油价高企还会使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等敌视西方的政权有能力维持自己的权力。这些国家的石油产量正在下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