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坚持自我携手“美瀚”(5)

拍卖道 作者:卞君君


2005年10月19日至20日,国际授权业协会(LIMA)在上海举办“国际授权商品博览会”之际,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刊发了题为《海外授权品牌蜂拥中国:商机还是危机?》的文章,报道提醒国内企业经营者,在外资企业蜂拥而入之时,如企业不走出品牌授权的短视误区,仅满足于取得国际品牌授权,将无法培育出自主品牌,最终只能“辛辛苦苦擦亮别人的招牌”。

上海国拍担心的正是这一点,陪外资“玩”市场,最后却是“做了嫁衣裳”。提出难题才能解决难题,只有积极认真地审视自身的缺陷,并弥补和修正,才能成为本土市场最大的受益者。与美国拍卖行业同仁合作,需要眼光、需要勇气、需要实力,对于这一切,上海国拍都具有。最后,徐勉之与经营团队确定,和美瀚公司的合作底线是“自主在我,其他一切皆可谈”。

不久,美瀚公司的代表就乘飞机来到上海,找到了位于外滩附近的上海国拍。在简单寒暄之后,徐勉之十分友好地带代表参观了公司,并介绍了业务情况。然而,当双方坐下来谈合作方式时,就卡住了。原因是美瀚公司对于合作成立的中国新公司,提出美瀚必须控股。“尽管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进行深入的交流,没想到一接触就发生了分歧,对方要求股份占到50%以上。”回想起与美瀚公司的第一次正式洽谈过程,徐勉之依然记忆犹新,“虽然我们很想能与国外的行业领头羊合作,但对方太强势了,其要求超过了公司的预期,我们也不让步,同样提出由中资控股。”

原则和底线或许是比理想更有力量、更易操作的东西。为了避免受制于人的可能性局面,在盛气凌人的美瀚公司面前,上海国拍丝毫没有放低底线。尽管双方都有合作的愿景,但合资股份的比例成为谈判博弈最纠结的问题。其实,这不仅仅是上海国拍和美国美瀚公司之间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在拍卖行业内会发生的争议,中外双方对合资子公司的控股博弈,是当时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自主品牌企业和外资对合资企业在财务控制权以及人事任命权等企业管理方面的争夺焦点。

企业的“刀柄”握在谁的手里,进退的主动性就是由谁掌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外企对市场已经熟悉,渠道已经稳固,一旦没有了国家政策的压力,外资公司往往会‘过河拆桥’,这样的商业案例在中国已经比比皆是。”牢牢掌握底线的徐勉之,尽管有些惋惜,但最后还是终止了双方合作的洽谈。

中国有句俗话,“绣花还需手绵巧,打铁还需自身硬”。美瀚公司能这么强势地提出要求,就是因为中国企业的自身能力不够。事后徐勉之认为“欲求真经先练内功”,上海国拍再次深化企业内部管理,首先从收集客户的基本数据开始着手,将委托客户、买受客户的资料全部录入公司内部系统,同时针对委托客户、买受客户以及各种产品类客户的不同特点,根据客户自身提供的资料和公司收集的客户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筛选和分类,建立档案。

在克服了初期因不习惯而出现的工作效率下降,差错时有出现的障碍后,现代化管理的作用迅速显现,原先那种凭感觉、靠记忆、随意性强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由于对各个业务节点进行了规范,拍卖标的从谈判、签约、勘察、建档到公告、展示、拍卖、交割等运营都有据可查,经营风险因此得到有效控制和防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