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巴黎的天空下》凯旋门:法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

在巴黎的天空下 作者:郑实


欧洲很多大城市都有凯旋门,巴黎的最广为人知。虽然巴黎的凯旋门已经偏离了市区的中心位置,但法国历代王权刻意营造的城市主脉大街从卢浮宫一直延续到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e L’?toile) ,加上高档商业街香榭丽舍大街就在它脚下,这里一直是繁华之都最著名的一部分。现在巴黎有三个凯旋门,三点成一线向西延伸,建筑的年龄也是从古老到年轻。卢浮宫西边进入杜伊勒斯花园的是第一个,规模较小,为1806年拿破仑一世所建,称为拿破仑骑兵凯旋门(Arc du Carrousel),第二个就是香榭丽舍大街西边终点的,称为胜利凯旋门。它的四周形成一个圆形广场,有12条街呈放射状平铺开去,很像星星,并以戴高乐的名字命名,所以这里又称戴高乐星形广场(Place Charles-de-Gaulle ?toile )。第三个建于1983年,是后现代建筑观念的产物:拉德芳斯门(La Défense)。我们最熟知的是第二个。

1806年,一贯独裁的拿破仑命他信任的建筑师动工兴建凯旋门。第一块基石于8月15日皇帝生日这天下土。很自然地,这个凯旋门的设计灵感来自罗马的提图斯凯旋门(Arch of Titus)。拿破仑敬仰古罗马的荣光,一直希望打造属于他的军事帝国。但取悦皇帝并不容易。拿破仑骑兵凯旋门的建筑师一直批评设计方案不理想。经过两年多的反复思量,拿破仑才定下方案,并把凯旋门所要传达的意图清晰地向臣民表露:纪念皇帝陛下本人和皇帝在各次战役中取得的胜利。到1813年,纪念碑已经建造到19米高,眼看完成在即。然而政局突变,1815年滑铁卢一战,皇帝被流放,皇帝丰碑的建设也就停滞了(手册42页)。木质脚手架被军队拆除,用于修建保卫巴黎的堡垒工事,部分石料被拿去建了观察敌军的瞭望台。路易十八(Louis XVIII)复辟后,决定继续修建,但目的已换成纪念波旁王朝军队的胜利。接下来的查理十世(Charles X)也曾下令继续。不过他们的王朝政权不稳而且统治时间较短,加上建筑师之间的争权夺利,项目的主管权多次易手,都是半途而废。

1833年,梯也尔(Adolphe Thiers)敦促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国王以共和国军队和皇帝的名义完成凯旋门的修建。路易-菲利普重申了当年拿破仑的修建宗旨:纪念帝国的军队胜利,同时也是对大革命的纪念。就这样,梯也尔担当起续建的重任。在主体建筑逐渐完工前后,他开始选择雕刻家为纪念碑制作浮雕作品。浮雕的主题要反映民族精神。为了凸显这个纪念建筑的社会性,让它更具大众性,政府指派了22位雕塑家参与工作。批评者认为,这个做法使凯旋门的雕塑缺乏统一风格,而且对雕塑家吕德(Fran?ois Lude)的作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吕德是当时最有才华的雕塑家,他为凯旋门创作的《志愿者出征》,又称《马赛曲》,被认为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奥赛博物馆中对吕德的这个作品作了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一个背生双翅、身着罗马式铠甲、高擎利剑指向前方的女性代表了自由精神,她正号召人们拿起武器保卫家园。这个形象是以吕德的夫人为模特雕塑的。为了表达出国难当头时的激愤情绪,吕德让他的夫人用力大喊。仔细欣赏位于东侧北面的《马赛曲》高浮雕,再看看凯旋门上其他为帝国歌功颂德的作品,高下立判。只要凯旋门在,世世代代的参观者都会把这种对比看在眼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