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巴黎的天空下》杜伊勒斯宫:法国的“阿房宫”(2)

在巴黎的天空下 作者:郑实


路易十四执意要带着臣下移居到凡尔赛,但卢浮宫和杜伊勒斯宫并没有被放弃,重要的庆典活动和官方娱乐活动依然在这里举行。王室的婚礼、音乐会、歌剧、焰火晚会,经常使这个地区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路易十四去世后,花园向“诚实的人们”开放,成为巴黎第一个公园。1783年,载人热气球在人群的欢呼声中从花园冉冉上升,飞过巴黎上空。一直到大革命时期,这里都是法国文化生活的中心。

1789年,示威的民众把路易十六(手册36页)一家从凡尔赛宫带回杜伊勒斯宫。开始时人们的敌对情绪还没有白热化,花园在下午对公众开放,人们还可以看到王后带着小王子和公主们散步。但是国王出逃被抓,形势急转直下。就在当年的“路易十五广场”、今天的协和广场,国王和王后被执行死刑。(手册55页)在从广场往香榭丽舍大街走时,细心的人能在地上找到一个标记此事的小牌子。

此后,杜伊勒斯宫依然是权力的核心所在地。70多年间,在掌权的执政者和推翻王权的民众间展开了一系列交替争夺,直到宫殿被彻底摧毁。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第一执政官后入主杜伊勒斯宫,他迎娶奥地利公主玛丽·露易丝的庆典在这里举行。拿破仑被流放后,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复辟,进驻杜伊勒斯宫,并去世于此。1830年,巴黎再度爆发革命,人们再度冲入杜伊勒斯宫。这场“七月革命”之后,路易-菲利普成立“七月王朝”。然后是1848年的“二月革命”,杜伊勒斯宫再度被洗劫。革命的结果是路易·波拿巴上台发动政变,史称“第二帝国”。1870年,路易·波拿巴被推翻,普法战争失败之后的巴黎公社让这里飘荡着巨大的红旗,远远地就能见到。然而很快,失败的起义者在出逃前将卢浮宫图书馆、王宫和杜伊勒斯宫付之一炬。“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就像我们的阿房宫一样,杜伊勒斯宫的华丽成了传说。燃烧了三天才被扑灭的大火最终使杜伊勒斯宫成为废墟。两年后,废墟被清除,又过了几年,在原有宫殿所在地建成了杜伊勒斯花园。“杜伊勒斯沧桑”简直可以成为固定名词,概括这段复杂曲折的法国历史。

花园当然没有了当年勒·诺特尔设计的那种典雅精致的布局。作为公园,它比不上大部分北京城区的公园。里面主要的只有绿地和两个大水池,绿地间甚至只有黄沙铺地。但是散布其间的近百件雕塑作品是无可比拟的。20世纪60年代,作家马尔罗(André Malraux)担任文化部长,他向议会发表演说,要求把捐献来的现代雕塑家马约尔(Aristide Maillol)的21件作品布置在骑兵凯旋门到平台之间的骑兵花园里。再往西走,是18、19世纪和当代作品。除了古典的作品,我们可以一眼认出罗丹、亨利·摩尔(Henri Moore)、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这些大师级艺术家个性鲜明的风格。

水池边供人休息的躺椅是不可抗拒的邀请,往上一坐,便融入周围慵懒的气氛中。风云散尽时,巴黎在舒适悠闲中睡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