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社会病》拿什么来终结高速公路暴利收费(11)

中国社会病 作者:李松


缺乏成本涨价的责任担当

2011年4月9日,全国93号汽油每升平均上调0.39元,北京出租车也将运营3公里以上的燃油附加费从1元变为2元。

“上调的1元燃油费无法抵消多耗费的油钱。”多位受访出租车司机向记者反映,按1.6升的捷达车算,每公里油耗差不多涨0.1元,双班车按每天 500公里左右计,一天就得多耗费50元。

记者在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部分出租车乘客。他们认为:“汽油价格上涨后出租车的运营成本涨了,燃油附加费稍微涨一点,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是可以接受的。 ”还有乘客表示:“把汽油涨价的成本都转嫁到乘客身上,出租车公司一毛不拔,感觉特别不合理。”

“每次成本上升,都是司机和消费者买单。”一些受访者表示,出租车公司作为企业,又受政策控制,带有一定的垄断性,而且出租车的经营权也是企业无偿从政府取得的,出租车企业更应为成本上升买单。

而事实上,出租车企业不参与直接经营,不承担经营风险,某种意义上几乎不承担任何涨价成本,而由出租车司机和消费者承担。

目前国家每年给出租车企业的燃油补贴是 60多亿元,全国正规在册出租车每年税收贡献仅 20亿元,依照北京市 6.66万辆出租车、每车每月财政补贴 785元计算,2010年北京市补贴出租车就达 6亿多元。这笔巨款,也被认为是掠夺公众利益,为高油价和垄断的出租车公司买单。

从目前情况来看,北京出租车运营模式不合理的症结在于:企业作为投资者,不承担经营风险;而司机作为直接经营者,承担相应风险,但因不是资产拥有者,又无法获得经营所带来的合理效益。

“解套”垄断之路有多远?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北京出租车行业现有的弊端贻害无穷,不但体现为出租车公司与司机之间的矛盾,还反映在国家税收的损失、消费者利益的损害上。为此,不少人建议对北京出租车行业进行改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