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社会病》非法行医直戳医疗体制痛点(2)

中国社会病 作者:李松


“‘黑诊所’的情况已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一位执法人员向记者透露,“在‘黑诊所’屋内和床下,经常会查到各类药品及大量输液药瓶,包装污秽不洁,难以辨别药名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尽管如此,但依照这些“黑诊所”的招牌所示,记者暗访中却发现其“业务”几乎无所不能:妇科药流、人流引产、接生上环、性病专科、皮肤专科、内外儿科、牙病专科等。

记者在北京的一些城乡结合部采访时发现,类似情况极普遍。“黑诊所”与执法人员“打游击”,以致治理“按下葫芦又起瓢”。

“‘黑诊所’基本集中在城乡接合部和郊区区县,农民、低收入的城市居民、流动人口是其主要服务对象。”北京卫生部门的一位官员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说, “‘黑诊所’的泛滥,已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医疗市场的法治秩序。”

“黑诊所”泛滥直戳医疗体制痛处

记者了解到,“黑诊所”的泛滥,有执法部门监督不力,失职之责,但最根本的还是医疗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无法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一个满意的医疗环境。

首先,医疗和医药价格虚高。目前,医院进入市场,生存靠利润,发展靠效益,在这种条件之下,医疗体制没有能保障在市场中的医院受到合理和严格的监督,导致医疗收费越来越高,低收入群体无法承受。

在木樨园附近的一家建筑工地工作,曾到“黑诊所”治疗的民工小王告诉记者:“大医院太黑了,手续也复杂,上次我感冒,挺了半天才到医院,挂号、看病、划价、交款,足足花了我一个月的工钱,后来再感冒,我就到工地附近的小诊所去看,只花了十几块钱就好了!”

在采访中,很多民工、下岗职工等低收入者表示,如果生病,一般会扛着,实在不行,首先选择的还是私人诊所。“我也明知‘黑诊所’没行医资格,医疗技术、卫生条件、消毒措施、诊疗安全没有保障,大医院谁不想去啊?可去不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