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的呐喊》第二章 抱负(13)

印度的呐喊:亚洲崛起与壮大的见证 作者:(美)阿南德·格里哈拉达斯


我问他将来会不会离开这里,就像他的学生们,很多都去外面了。

“不,不,不,我不会离开这里。我在这里得到了所有东西,没问题。”他说,“我心里总是有一种恐惧。我们在孟买能挣到更多钱,但是那个地方太拥挤了。没人认识你,没人跟你说话,没人对你感兴趣。你活得就像个机器:起床、醒来、上火车、上汽车、去上班、回家。”

这些话里隐藏着一个我没看到过的观点,如果你和我一样来自美国,也许很难发现这种观点。我们都有某种背景,而拉文德拉的背景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不仅是一个穷人,而且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在他饱经风雨的长期探险过后,不管是孟买、德里还是班加罗尔,对他而言都是一个残酷的地方,去那里会让他重返那个他好不容易才脱离的默默无闻的状态。那次见面一年以后的一天,我正在北印度的一家购物商场闲逛,我的手机响了,是拉文德拉发来的短信:

先生,过去的几个月对我而言可谓硕果累累。我轮滑学校里的两个孩子代表印度参加了在比利时举行的国际轮滑比赛。这是我最大的梦想,现在成了现实。我现在忙着办护照、签证以及其他事宜。我们准备在9 月26 日去香港参加国际轮滑锦标赛,我是领队。这段日子我的生活正迅速地转变,我对于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了。这是我的上升期,我又有了新的目标。我进一步自我完善,在家庭、社交和财力方面发展得也很好。目前我身兼6 所学校的英语老师,我也在建造自己的新房子。

拉文德拉从没有停歇过。在选秀比赛以后的日子里,他和尤里德就在我的心中萦绕不去。他们给了我一个观察印度的新视角,像一根线一样将我看到的其他众多现象连接起来。我开始认识到自我塑造才是印度这幕大戏的主题。这个看法自然而然就能引起我的共鸣,因为这也是我自己家的故事:父母离开印度重新塑造自我,后来他们的儿子又回到印度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在印度无论走到哪里,随处可见重重束缚下的一层层的屈辱和压迫,主人和仆人的文化。而这种人性堕落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那么多精力、激情和才华被困在印度的阶层制度中,在愿望的驱使下动荡不安,而提高自身地位的重重阻力恰恰助长了上升的热望。现在这个社会就像一个快要爆炸的铝罐。

这种现象随处可见。我的女仆变得越来越自信,她反驳我的意见,她喜欢高档手表和鞋子,而这些她妈妈估计连想都不敢想,她还送孩子去上英语寄宿学校。还有那个航空公司雇员,当我跟他问好的时候,他微笑着拍拍我的胳膊,这是蓝领和白领之间平等民主的接触,这在小地方仍然不多见,虽然空乘服务人员就是从那里招募来的。夹在老服务员中间的年轻饭店服务员会看着我的眼睛平静地告诉我,我点的菜其实并不好吃。南印度工厂里的妇女成了家里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把孩子留给她们懒散的、一天到晚醉醺醺的丈夫看管。现在拉文德拉,一个连鞋子都没有的搬运工的儿子,那个最后一顿饭是在人家婚礼上吃的并且坐在学校后排的人,成了印度轮滑队的领队,他马上要去香港了,在6 所学校教书,而且正在建造新家。我必须再去看看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