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3)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夏末


当然,有不少“神童”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成就卓著,有很多人在同龄人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读了大学甚至硕士和博士,但他们就那么值得羡慕吗?他们在获得某一方面突出成绩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很多“神童”后来半途退学,自理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极差,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只是父母成就教育理想的工具,他们做了自己内心里强大的“内在父母”的奴隶。

有一个记者做了一项跟踪调查,那些进入名牌大学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都表现平庸,很少在自己的人生当中真正有所建树。那些当初逼迫他们把学习当做唯一任务的家长,在选择一个标准的时候,实际上屏蔽了别的标准,孩子只是在这个标准上获得了第一名,但是,孩子的人生不是按考题来组成的,他们需要获得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

现在很多父母在对小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不断通过金钱和物质,给小孩子装一些所谓的知识软件,但是他们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如果给孩子装一个行动能力软件的话,这辈子他才会真正地拥有应付一切的能力。

我曾经接受过一位做中学教师的女士的咨询。她说,她一直很小心地教育儿子,在希望引导他做什么事之前,总是考虑先用爱心感化他,然后再向他提出自己的希望。在上小学的时候,孩子一直很听话,但上了初中之后却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孩子好像越来越刻意回避和她正面交流,甚至有意违背妈妈的意愿,与妈妈的想法背道而驰。所以这位教师妈妈有点不知所措了,她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我经过分析后,和这位教师妈妈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细节的了解,我发现这个妈妈走入了一个理解误区:她认为爱可以代表一切,爱可以温暖孩子的心灵,让孩子越来越听话。但其实,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的自主权也是一种“暴力”,只不过,这是一种更隐蔽的让孩子更难以拒绝的“软暴力”。在这种以失去自我决断权利为代价的“爱”的笼罩之下,孩子的潜意识里其实会积攒越来越多的压抑感,到孩子10岁以后,在他们渴望自由生活的萌芽阶段,这种压抑会成为桎梏,他们自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开始做出某种反抗。这其实是对以爱的名义出现的过于强大的“内在父母”的反抗。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和这位妈妈探讨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在结束咨询的时候,我又为她总结了几条教育孩子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所有父母都适用:

第一,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注意“公平、协商、鼓励、尊重”;

第二,既能给孩子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爱,又能够做到尊重孩子的独立空间,也就是要给孩子真正的“爱”和充分的“自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