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寺:从庙堂之高到庙会之喧

北京秘境2:48段重新发现北京的旅程 作者:《TimeOut 北京》杂志


护国寺街:皇家场子的戏剧人生

那寺:从庙堂之高到庙会之喧

中国美学讲究一个对称,崇佛的元代统治者为达到“护国”的效果,在大都城心脏地带一修就是俩。西城这个叫做护国隆善寺,东城那个叫护国隆福寺,可不知怎的,叫来叫去,护国寺就成了西城的专属,“隆善”的大名反而没人提了;东城护国隆福寺则正相反,叫响的是后面的“隆福”二字,而这一叫就是七百多年。

直到清朝,护国寺的地位才被后起之秀拈花寺、白塔寺等取代。但护国寺却没有从此一蹶不振,而是完成了从庙堂到江湖的华丽转身。直到解放初期,赶庙会最热闹的地儿还属护国寺和隆福寺。

据一位年轻时常逛庙会的老人回忆,民国年间的护国寺是这样的:山门两侧多是出售日用杂品、竹柳制品的摊子,山门甬道两侧是玉器摊位。“新街口、什刹海一代旗人多,好这口儿,他们来正方便了。天王殿以里院子宽敞,摊位更多,什么卖绸缎布匹的、卖南纸文具的、卖古玩字画的一应俱全。有时市面上买不到的孤本、珍本,常能在这里觅到踪影,而且价钱合适。因此文人墨客都爱上这儿来。”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取消了庙会,护国寺也日趋由热变冷。如今的护国寺,只剩下历经七百年风雨仍岿然不动的金刚殿,见证着这条胡同昔日的尊贵与繁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