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1)

我们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还有多远 作者:程超泽


中国大概花了20年的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打入了一个接一个的制造业领域。中国没有在“中国制造”止步。当世界正热烈谈论中国制造商是如何把从袜子到半导体等各种商品成本降低,谈论中国手机用户数量(4.4亿)或中国的水泥消费在全球总量中所占的比例(40%)的时候,人们的话题正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你如果在著名的上海浦东工业开发区驱车前行,视线所及,你会发现许多新的工厂拔地而起。这里有制造高端芯片的英特尔公司(Intel)。再往前走,你会看到生产精密的光纤制品和陶瓷载体的康宁公司(Corning)。这里还有制造精密的液晶显示屏的日本松下公司(Matsushita),以及在一流的自动化炼钢厂生产钢材的德国 Thyssen Krupp 钢铁公司。阿尔卡特公司(Alcatel)生产的产品几乎无所不包——从数字转换系统到视频会议设备。这家公司还将其在亚太地区的总部从新加坡迁到中国上海。当阿尔卡特亚太区总裁施培兴(Ron Spithill)被问及是否有阿尔卡特目前无法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时,他沉思了片刻说:“不,我认为没有。”

这个回答意义重大。首先这意味着,中国不仅是涉及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如玩具和纺织品)的国度,而且作为一个高附加值、技术先进的产品的可靠和稳定的生产国,它正在改写世界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经济。这一过程已经正在进行。对于一家全球性公司来说,这意味着“你必须在中国拥有一个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因为如果你没有的话,中国人很快也会赶上来的”,麦肯锡(McKinsey & Co.)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欧高敦(Gordon Orr)如是说。

的确,对于任何称职的首席执行官来说,问题不在于是否要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中国,而在于转移多少以及多快速度转移。就在20世纪和21世纪交接的10多年前,外国公司来中国建厂(以汽车制造业为例)还只是为了躲避本国的高关税壁垒,或者是为了在一个潜在大市场寻找落脚点,或者是为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生产低科技含量的产品。对于外国生产厂家来说,那时的中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他们对中国劳动力的质量表示怀疑,公路和铁路系统的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则意味着无法及时供应零部件。同时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忧虑也普遍存在,因为经理们担心他们先进的制造技术会像鳄鱼(Lacoste)衬衫被轻易地仿制出售。然而,在中国沿海的制造中心,以及在北京、西南地区的成都和其他内陆大城市及周边地区不断涌现的工业区里,这些忧虑很快消散。跨国公司发现,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不仅丰富廉价,而且受过良好教育,纪律严明。同时中国还有着庞大并迅速增长的年轻工程师的人才库。在美国大学里,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外国留学生以中国人为数最多,可供外国公司使用。据香港 DBS Securities 首席经济师马军统计,过去3年里,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金额高达 1123 亿美元。在今后两年时间里,中国还将吸引 860 亿美元的投资。“有一个趋势越来越明显,”马军说,“这些投资将是重大的战略性投资,其目标既针对中国市场,也针对高科技的出口市场,而已经不仅仅是像当年是奔廉价劳动力而来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