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罗辑思维》夹缝中的80后(1)

罗辑思维 作者:罗振宇


这一期的《罗辑思维》我们聊一聊80后的处境问题,先从我多年之前的一个切身体验入手。那时我还在当记者,有一次采访结束,大队人马收拾完行李,从一个小城市的机场返回北京。那个机场估计平时旅客也不多,所以只开了一个安检口,导致当时的队伍排得老长。机场方面一看这状况,赶紧安排工作人员又开了一个安检口,然后一个地勤出来招呼大家,说来来来,到这边排队。

这个时候你就发现原来的队伍当中,人的心态就变得特别有意思了。排在队尾的人二话不说,一个箭步冲上去,递了行李排在第一位。队伍里就快排到的那些人,他们是不会动的,为什么?既得利益者,快排到了嘛。最倒霉的就是排在队伍中间的这一批人,他们不是行为不敏捷,而是心态上发生了一刹那的犹豫,等他们犹豫结束的时候,发现两支队伍他们都只能排在队尾了。

这就是过去30多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的预言结构。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得非常快,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的境况都得到平均改善。那么改善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是随着社会机会窗口的渐次打开,抓住那些机会窗口的人的境况会发生超乎寻常的改善。比如上世纪80年代早期,第一拨人像返城知青、劳改释放犯,他们找不着工作,被逼无奈当了个体户,没想到抓住了第一个机会,没过几年成了万元户。

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讲讲80后。80后多多少少有点刚才描述的队伍“中间人”的状态。他们掉进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代人——70后和90后的夹缝当中。当然这也是一个对比,主要对比就是70后,就是我这一代人。

当然我说这个话题的时候没有任何优越感。相反,我认为一个优秀的70后具备的一个最重要的思维特征,就是一定要抓住80后和90后这些年轻人,和他们混在一起,向他们学习。因为时代在发展,我们必须揪住青春的小尾巴,才能向前飞奔啊,对吧?

我们这一代人,小的时候日子过得比80后苦。我印象中非常小的时候,吃的、穿的和现在的80后是没法比的。但是70后有70后的优势,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数字鸿沟。70后正好赶上了互联网爆发的第一个时代。这是这一代人巨大的优势。

我还记得当年我去央视工作的时候,栏目组墙根那儿排了一排电脑,坐着一排打字员小姑娘。为什么?栏目组上百号记者,几乎没有会用电脑的,所以领导不得不雇一群打字员,把大家的手写稿输进计算机里,变成电子稿件。而我进单位之后自己就会用电脑,直接在电脑上写稿子,还会发电邮,从新浪、搜狐网上直接获取信息。仅此一个小小的区别,基本上在信息结构上,我就把比我年长的那些前辈比了下去。虽然在业务技巧方面他们比我熟练,但是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方面我比他们先进,所以过不了几年我们这一代人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