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罗辑思维》“丧钟为每个人而鸣”(2)

罗辑思维 作者:罗振宇


原则上,解决的办法就是让认同变得无边弗界,也就是认同的对象已经变成了这个宇宙,或者这个世界的全部。

比如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2]写过一段布道词,大意是:所有的人都是我的一部分,正如所有的地点,包括一些小小的石子,都是欧洲的一部分。当一个石子滚到了海峡当中,欧洲就少了一部分。所以每一个人的死去或离开,都是“我”这个主体少了一部分。所以当你听到丧钟鸣起的时候,你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就是为你而鸣。

后来海明威根据这个词写了那本著名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这与张载提出来的所谓的“民胞物与”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这种思想的本质就是,把自我认同扩大到所有的边界上去,如果一个人拥有这样胸怀,那他就不可能有地域歧视。

还有一种思维方式是剥离,是佛法的一种修行。既然人的成长过程是不断把外物认同到自己的主体当中,那么佛法的修炼就是不断把这种认同剥离掉。包括肉身在内的外界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修炼到最后,所谓的成佛做祖,就是把自己的灵魂和外界所有的附着物全部剥离开来,不仅要出家而且连肉身都可以不要。

在社会当中面对地域歧视,有时候不得不采取剥离法。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听马化腾讲,因为腾讯有很多的产品和服务,所以骂马化腾的人就很多。有的人真是用各种最脏的字眼辱骂他。有的时候马化腾的夫人气得要死,马化腾就跟他夫人讲:“你不要生气,他们骂的是马化腾,骂的不是我。”

这是一种很高明的思维方式,一个人的社会符号被辱骂,跟他内在人格其实没有什么关系。一旦看穿这点,你就不会觉得自己被辱骂了。

这都是一个剥离世界的态度,把自己和周边群体剥离开来,这也是佛法修行的态度。

所以,要破解地域歧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着手。要么把自己的人格扩大到无边弗界,要么把自己的人格收缩得非常独立。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当中的任何一点,那么我们就会在地域歧视的这锅烂汤当中,煎熬着自己的生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