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铁观音风土(3)

茶之原乡:铁观音风土考察 作者:谢文哲


在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并经土壤专家认定之前,一切猜想都只能是猜想。后来,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竟然在 1994年编修的《安溪县志》卷二“自然地理·地质篇”中,找到了五次火山喷溢活动的记载。向来,我有收藏各种志书特别是地方志的癖好,安溪修志肇始于宋代,历元明清三代,至民国初期,共成书七部。

但其间仅存明嘉靖和清康熙、乾隆三种版本,余皆散佚。即便如此,保留至今的这些版本,还是详尽记载了安溪的自然变迁和社会更迭。笔者在《铁观音密码》开篇关于“雪灾年代”的推论,即是读志偶得,虽然这个推论还有待于科学的进一步证实。

依县志记载,安溪五序幕火山喷溢后形成的侵入岩(含次火山岩),出露于县域城关、感德福德、新田坪、芦田紫云山—莲花山、龙涓宝都、祥华旧寨等地,恰与盛产优质铁观音的地理“高地”相吻合。多次岩浆喷溢活动,对地质构造影响极大,原来的沉积岩系变质,金属矿产迁移富集,成为工业矿体,故安溪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煤、铁、锰、锌、石灰石、高岭土等 28种矿藏,储量均居闽省各县前列。而铁观音茶叶富含的多种矿质元素,是否与此相关?

一般认为,茶园土壤中最有利铁观音茶树生长的,应为有机质含量较高、矿质营养元素丰富的红壤或砂质红壤,有的茶园在 80至 100厘米的深土层还含有一定数量呈半风化状态的碎石块。《茶经》中认为茶生“烂石为上、砾石为中、黄土为下”,不是没有道理。土精为石,石多为岩。安溪山体是戴云山脉向东南延伸部分,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千米以上高山 2461座,东南部 475座。安溪将近 3000座的这些高山,是漫长地质时期的多次构造运动的结果,山上岩石丛生,直接以岩命名的山峰更多,烂石间、砾石中,茶农开垦的茶园一丘丘一垄垄,正吻合茶圣陆羽关于茶树生长理想所在的论断。

古代帝王在辨方正位、建置疆域时,必据山川形胜,或背氓而面洛,或襟江而带湖,皆相度其地,非仅仅出于美观考虑。安溪置县时(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始名清溪,后取溪水安流之意改县名为安溪(宋宣和三年,1121),沿袭至今已近 900年。有位作家曾在文章中写道,无须抵达安溪,单凭县名想象,眼前便已是清湍碧莹一片,水声波影盈耳间,心头温情无比。安溪的溪流属晋江、九龙江水系,是泉州母亲河晋江的源头。穿越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各条干流、支流,与峻峭林立的山峰互相交切、错落,形成一个个河谷盆地,串珠分布在西溪、蓝溪两岸。山峦起伏,降雨丰沛;地形抬升,云雾缭绕;春日夏雨,秋风冬霜;林木繁茂,松竹被岗。生长在如此美妙洞天的铁观音茶树,臻天地之英气,沐日月之精华,其成茶优异品质自不待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