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收敛掩藏反而更动人(2)

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作者:杨照


勃拉姆斯觉得浪漫主义者夸张虚假,浪漫主义者也觉得勃拉姆斯矫情虚伪。更因为那个时代古典主义阵营中,才华最高、最受欢迎的,就是勃拉姆斯,他当然成为浪漫派痛恨攻击的主要对象了。

浪漫主义者还受不了一位和勃拉姆斯关系密切的人,那就是他的师母,也是他终生爱恋的对象克拉拉。克拉拉的丈夫,勃拉姆斯的老师舒曼,是浪漫主义重要的开山祖师之一,但克拉拉却和勃拉姆斯一样,对于后来浪漫派的极端发展不以为然,从演奏的角度,反复强调音乐平衡完整,比突兀的音量炫技更重要。

浪漫派有理由特别讨厌这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首曲子真正的作者,除了勃拉姆斯之外,还有他的好朋友小提琴家约阿希姆。勃拉姆斯将这首曲子题献给约阿希姆,一八七八年,也是由约阿希姆担任首演主奏。乐曲华彩部当然就是约阿希姆提供的,虽然后来另有多位小提琴家为这首曲子创作过华彩部,但一直到今天,最常听到的,还是约阿希姆的版本。

约阿希姆参与的,还不只这样。勃拉姆斯自己是位高明的钢琴家,却不会拉小提琴。小提琴的技巧表现部分,他都依赖约阿希姆给他的建议,说这首曲子是他们两人的共同创作,绝不为过。

维尼奥夫斯基和萨拉沙泰的恶评,一大部分也是冲着约阿希姆来的。约阿希姆声望如日中天,演奏技巧无可挑剔,却坚持以不同于夸张个人主义的方式表现音乐,对浪漫派来说,格外令人讨厌。

约阿希姆和萨拉沙泰到底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其实正就在如何拎着小提琴在台上等乐团演出总奏。这首曲子需要的,不只是耐心,更是积极地以聆听参与的能力,在乐团总奏的结尾处,巧妙地让小提琴主奏融入;那一连串看似破碎的乐段,必须放在乐团总奏脉络下才能彰显意义,也才能突出技巧之外,更深刻的音乐创意。

这是一首考验乐手,一方面如何挖掘自我感情,另一方面却又要将之藏入更广大的乐团音形的作品。因为收敛掩藏,才有更感人的转化升华。是的,就像勃拉姆斯一生,不断挖掘又不断掩藏收敛他对克拉拉的爱,才能成就如此暗淡却又让人无法逼视的爱情传奇一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