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收敛掩藏反而更动人(1)

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作者:杨照


收敛掩藏反而更动人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77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77  

大钢琴家也是大指挥家冯·比洛,评论勃拉姆斯一生唯一写过的小提琴协奏曲说:“与其说这是为小提琴写的曲子,不如说是为了反对小提琴才写的曲子。”小提琴大师维尼奥夫斯基看着勃拉姆斯的乐谱,直接摇摇头说:“这是没办法演奏的曲子。”

另一位小提琴大师萨拉沙泰更刻薄,他拒绝演出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理由是:“我没办法拎着小提琴站在台上,听双簧管吹奏出整首曲子仅有的一段旋律。”

萨拉沙泰的恶毒批评,指向这首曲子两项醒目的特色:第一,前面两个乐章在小提琴独奏出现前,有长段的乐团前导;第二,小提琴演奏的部分,需要高超的技巧,却少有浪漫动人的旋律。

萨拉沙泰反对这首曲子的理由,一半来自他对音乐的基本主张,和勃拉姆斯大不相同,另一半恐怕是来自个人恩怨吧!

冯·比洛、维尼奥夫斯基和萨拉沙泰,同属当时热门的浪漫派,他们对前一个时代的古典主义形式大感不耐。浪漫主义源自极端的个人主义,所以浪漫主义感染到音乐,就主张音乐要有强烈的个人情绪,还要能冲击听众,激发出听众的高度情绪反应。基本上,在浪漫主义的想象中,音乐家既是英雄也是特技表演者,让听众叹服,让听众崇拜。

这样的浪漫派,当然不能忍受独奏家枯站等乐团表现。浪漫派大大改造了协奏曲的惯例,他们不只把所有激情表现留给独奏家,而且大幅缩减只有乐团表现、没有独奏家参与的总奏段落。许多浪漫乐派的协奏曲,独奏乐器从第一个音就进来,甚至还有像圣桑的大提琴协奏曲那样,独奏大提琴从头拉到尾,完全不休息。

浪漫主义发展到最高峰时,只剩下极少数几位音乐家,还在延续古典主义的形式与乐风。勃拉姆斯是其中一个。勃拉姆斯个人内在拥有极其丰沛的感情,但他从来没有习惯用浪漫主义时代流行的手法,夸张、戏剧性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他永远带着压抑沉郁,收敛地整理自己的感情,只让一点灵光,如冰山尖端般呈露在他的音乐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