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节 共同富裕的所有制思考——共有制(13)

解放土地:新一轮土地改革 作者:蒲坚


(七)生态文明

共有制的思想逻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更全面的认知,认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外源性的,绿色的、低碳、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仅仅是人类自身生态文明的外在表现,不擦亮人类心灵的眼睛,不填平人类心灵知识性文明的鸿沟,建立大生态文明的理念,我们就难以或至少是事倍功半地企及生态文明建设。因此,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的生态,而人的生态的关键是社会知识平均占有量的高低。其中,社会知识平均占有量的提高靠的是全民教育,正如《中庸》开篇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但关键点在于教育的基本要义并不在于筛选精英人才,而在于每个人心灵的知识性是否被滋润、被点燃,在于在每个人内心的个性选择所能构成的联合体里,每个人的知识性发展是否能成为所有人知识发展的条件。

(八)城镇化

共有制的思想逻辑认为,现代社会的城镇化绝不仅仅是农民的居住位置、生活方式、从事职业的强制性转型,应该伴随着农业、农村、农民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的同步改革和改造。城乡之间的差别本质上是知识占有量的差别,聚集在城里的没有知识的人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未来的城市中就会出现以知识占有划分的新的对立阶层。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矛盾时有发生,分散居住的农民平均知识占有还相当贫乏的国家,人为地加速城市化,大规模聚集人口,其潜在社会治理和政治动荡的风险不可低估。新型城镇化其本质是“三农”发展知识化的过程,做不到这一点,即使物质性收入有所增加,也是伪城镇化。

(九)资源

共有制的思想逻辑认为,应重新定义资源的概念,甚至认为,“资源是稀缺的”这一经济学假设值得商榷。所谓资源,是由人的知识性来定义的,是由人的认知能力加以辨识和确定的。显性的、有形的物质资源之所以被我们直观假设为稀缺的,是因为隐性的、无形的知识性资源的贫乏和低下决定的。艾什比(W.R.Ashby)说:“一个集合里所含不同元素的个数,并不是集合本身的内在属性;如要好好确定一个集合里所含不同元素的个数,必须先规定观察者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观察能力。 ”30时针的运动用肉眼是观察不出来的;红绿色盲就无法辨别出红绿信号。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正确要义就在于释放人的知识的灵性,让人的内生知识和外源知识在自由的空间中发生交融、汇通,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增量,产生知识盈余,形成新的知识性资源。正如稀土之所以成为战略性资源,完全由于人类认知能力和科学技术的改进,使原来根本不是资源的稀土变废为宝,成为世界性资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