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逃学记(4)

中国女孩耶鲁梦 作者:(美)郭珍芳


我们走出车站以后,妈妈转过头对我说:“真希望你不用一个人坐地铁。”

那是第一次。后来,由于太习惯从学校去工厂的这条线路,当我需要去其他地方时,有时我还是会发现自己不经意间上了开往工厂的列车,仿佛工厂永远是我的目的地。

唐人街看上去跟香港很像,只不过街道没那么狭窄。鱼店里的鲈鱼和一篮篮螃蟹堆得高高的,食品杂货店的货架上放满了木瓜、荔枝和杨桃罐头。街上的小贩售卖着炸豆腐和大米粥。我们经过一家餐厅,看到窗口挂着酱油鸡,还经过一家金光闪闪的珠宝店,我在妈妈身边高兴得直想跳,因为我毫不费力就能听懂每个人在说什么:“不不,我要你家最好的冬瓜。”一个女人说;“实在太贵了。”一个穿着厚夹克的男人说。

妈妈带我走过一段通道,来到货梯前。我们坐货梯上楼,然后走出电梯间。妈妈推开工厂的金属大门,一股带着金属味道的热浪扑面而来,将我团团围住。上百台“胜家”牌缝纫机轰鸣着,震耳欲聋。每台机器前都有个弯着腰工作的人,没人抬头,工人们把一块又一块的布接连送到缝纫机的机针下,甚至来不及停下来剪断连着两块布的线。几乎每个缝纫女工都把头发绑得高高的,漏下的几缕头发被汗水浸透了,贴着她们的脖子和脸颊。她们戴着防尘口罩,口罩上有薄薄的暗红色布毛,那颜色就像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肉的颜色。

这是一幢矗立在坚尼街的宏伟的大楼,工厂占据了整整一层。在巨大的厂房内,裸露的横梁和生锈的螺栓上覆盖着越来越厚的污垢。工人身旁的地板上,布料堆成了山,大型推车上也高高地摞着半成品,已经完工的衣服一件紧挨着一件,挂在长长的金属架上。十来岁的男孩子们推着推车、拉着金属架,穿梭于工作区之间。荧光灯发出的光穿过飘浮在空中的飞絮倾泻下来,照在女工们的头顶上,形成一圈圈白色的光晕。

我们走进一大团蒸汽之中。我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意识到热浪的来源就是这里。四个巨大的熨衣台与位于正中央的锅炉相连,每隔几分钟,蒸汽就会从锅炉中冒出来,发出响亮的嘶嘶声。每个熨衣台前都站着一个男人,他们把衣服放在熨衣台上,猛地盖上盖子,刹那间雾气腾腾。每人都有一个大的木架,他们把熨好的衣服搭在架子上,准备进行“收尾工作”,这也就是妈妈需要做的工作。待收尾的衣服已经堆了很多。

我们终于走到位于工厂后半部的工作区。这里比我们家还要大,有一张长桌子和高高一摞熨好的衣服,我们需要把这些衣服挂起来,分类、排序,穿上皮带或装饰带,钉上标签,最后套上透明塑料袋。保拉姨妈走之前提醒我们,过几天就要装货了,在那之前我们必须完成全部工作。

妈妈连忙开始挂裤子。她让我把一个大架子上已经挂好的裤子按大小排序,并给了我一副口罩——一小块长方形的白布,两端连着绳子,可以挂在耳后。然而,由于我们就在熨衣区旁边,热气让人窒息,没过几分钟我就觉得喘不过气来,于是摘掉了口罩。妈妈也没戴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