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 基准线的改变(2)

透视谎言:跟牛津专家学超实用破谎术 作者:(德)雅克·纳斯海


然而,我们究竟该如何排除这些无可厚非的原因呢?首先,要尽可能缩短检查性提问与确认行为变化之间的时间差,如此一来,便可将诸如疲劳这类纯粹的时间因素给排除。其次,我们可以一再出其不意地转换话题,观察这么做之后,对方改变言谈举止的现象有没有跟着消失。当你再次提及会让对方显得别扭的话题时,改变的征兆是否又再次出现了呢?如果确实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对方是在说谎。

不过,最后一步,也就是谈论关键性问题的这个步骤,最有可能导致扭曲的结果。若是所提的问题不属于中性,涉及到感情或是令人难堪的主题,即使交谈的对象并没有在说谎,也有可能因此产生特别激烈的反应。⑦以卡尔汉兹夫妇为例,倘若卡尔汉兹每次参加聚会都会喝得烂醉,所以只要提到聚会他便难以启齿,因此当罗西突然聊到这个话题时,他略显紧张的反应应该是正常的。

关键在于:该如何去谈论关键性问题?该如何与说谎嫌疑人周旋?要明确地指控对方还是别那么做比较好?

奥赛罗的错误

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提出了“奥赛罗的错误”(Othello error)这个用语,用来形容误将外在的征兆当成说谎的标志可能招致的危险。在莎士比亚的名剧《奥赛罗》(Othello)里,黑人将军奥赛罗误以为他的妻子苔丝狄蒙娜(Desdemona)与他的部下凯西奥(Cassio)联手欺骗他。苔丝狄蒙娜希望奥赛罗能够听听凯西奥的说法,可是奥赛罗却告诉她,他已经杀了凯西奥。苔丝狄蒙娜闻言后,泪水夺眶而出,因为这下子她再也无法洗清自己的冤屈了。然而,奥赛罗却误将她的反应视为两人暗通款曲的明证。关于这一点,他显然是误会了。

像这样的错误并非只会在戏剧里造成悲剧,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尽可能避免这样的误解。

询问关键重点

许多警方的顾问都会建议在审讯时,直接以怀疑和指控的态度去面对嫌犯。例如,直接对嫌犯表明:“我们在车上找到了你的指纹。”⑧如此一来,可将嫌犯逼到死角,迫使其说实话。然而,这种方法是错的,因为直截了当的指控必然会造成行为模式的改变。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先轻松地谈些诸如歌剧或电影等无关紧要的话题,一方面让嫌犯保持平静,另一方面可借此探查出嫌犯的行为基准线。接着话锋一转,出其不意地问:“你是否勒死了自己的妻子?”这时若对方的行为模式有了改变,就不令人意外了。不过,当人们被指控犯罪时,无论是真的还是被冤枉的,产生剧烈的反应都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无辜的人也会表现出与平日不同的言谈举止,而我们可能会因此冤枉了好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