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隐性关联:没那么糟糕(2)

云端经济学 作者:吴建雄


我第一次关注“隐性关联”是在一篇研究公共艺术创作的论文里,里面提了三个观点:

1.公共艺术的主题应该与历史有隐性关联,毕竟公共空间属于群体的记忆;

2.公共艺术的创作要与公众日常生活有隐性关联,毕竟公共艺术需要与人互动才有价值;

3.公共艺术创作要与现存空间环境有隐性关联,不能破坏现有环境,而且要融合。

这三个认知应该是我对“隐性关联”思考的启蒙,而真正让我理解透彻的是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我的一位长辈,他曾经只想开个棋牌室,一个闭合的空间,放四张桌子,一群人坐下来打牌,一个人收10元。他怀揣这个朴素的理想,结果却开了一家烟酒糖茶小百货。为什么会卖烟?牌友要是要抽烟,还得去别的地方买,一个人看场地根本分不开身;为什么要卖茶叶?打牌时间长了会口渴,所以要泡茶;为什么希望打牌的人时间长点?因为一人10元,人员比较混杂,所以他希望调整为按小时收费,并且希望熟客常来;如何让他们玩时间长点?需要准备食品……于是,一家包罗万有的小超市诞生了……在日常经营中,商品买卖和棋牌收入有了互补,老先生接着申请了烟酒信誉品牌的认证;接着,很多人看他赚钱了,都纷纷盖起棋牌室,一些外边的客人为了买烟来到老先生的店,发现环境要比自己光顾的那家好,纷纷转移战场。没多久,那些陆续开起的新店都倒闭了,老先生的商店始终开着。

在这个实例中,从四张桌子到一家小百货,从设想到抉择是基于很多隐性关联决定的。而最终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因为对隐性关联的深度把握,得到释放。

关于隐性关联,之前的理论有很多。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的“蝴蝶效应”是广为人知描述隐性关联本质的理论。四年后,也就是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提出的“六度分离”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说的则是人际关系的隐性关联。

我不想去论证隐性关联的存在是否合理,我想说的是,在隐性关联下,企业应该怎么做。

第一点:不要以单一时间点理解购买行为,要以周期或完整的时期去客观认识购买行为。

购买行为是一个完整的环,一环扣一环。有一句俗话:“要想鱼上钩,先要学会像鱼一样思考。”在我这里要优化一下:“要想鱼上钩,首先要学会像所有鱼一样思考。”是的,如果你生物学得好的话,你应该明白不同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

生活在水上层的鱼主要有餐条鱼、鱼等,它们食性杂,水藻、轮虫、水生昆虫、浮游生物都可充当食物;生活在水中层的鱼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等,翘嘴红有时候也会生活在中层水域,它们是植物食性鱼类;生活在水下层(底层)的鱼主要有鲤鱼、鲫鱼、青鱼、鳊鱼、乌鱼、鲇鱼等,它们是杂食性或肉食性鱼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