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小说读懂现实中国(2)

纸锋 作者:西门媚


谁知真正要推进土改的时候,第一件事便是开斗争大会,批斗之后,立即枪决。王秉文没有任何机会为自己申诉。

厄运并未终结,至此才刚刚开始。他的妻儿并没有过上安宁日子,而是陷入了地狱般的生活。

张爱玲的《赤地之恋》也写到土改,但终究没有《玫瑰坝》深入。

《玫瑰坝》详细展现了一个保守传统的乡村是如何接受新的秩序、新的道德的。土改队来的时候,挨家挨户动员农民起来斗争,但没有效果。于是土改队便开始启用孩子。孩子喜欢集训,喜欢拿着枪去展示权力,很快,少年被卷入,青年被卷入。

当枪杀了地主,把土地重分了之后,农民们仍怀着朴素的思想,认为得了不义之财会招来报应,有人悄悄地把土地退了出来。乡民认为少女上台批斗打骂他人,坏了规矩,少女被退婚。土改队仍旧启用斗争原则,在无数次的恐吓斗争之后,乡村秩序被彻底打乱,人们的道德观也被颠覆了。

小说并未止步于这个阶段,从土改到后来的反“右”、大炼钢铁、大饥荒、“文革”、武斗,一件件政治事件侵袭着小乡村。小说一方面描写乡民的种种反应,一方面也描写政府的应对措施,一个政策下来,执行者如何操作,如何操纵人性,也被人性操纵,各种意识交杂之下,最后,农村变成了什么样子。

比如,关于饥荒年代的来临,张爱玲在《秧歌》里也有生动的描述和预见,但如何大面积地降临,一步步地,农民如何被饿死在土地上,《玫瑰坝》中有冷静客观的分析和叙述,包括细节都非常精确,小至工分如何计算、各种农作物的耕种产量等等。

小说展现的是这块土地上几十年的灾难,层层叠叠,却用着极克制的笔调。朴素、冷峻,加上淡淡的幽默,常常套用当时的“革命语言”。正是这种理性描写,让悲剧更有力量。

当代作家极少触及这几十年的政治进程,偶尔写写,常会引进个人性格悲剧,避免全面的矛盾展现。

作家谢宝瑜不单写政治带给一个乡村社会的灾难,更直接分析这些事件的始末,写个人与机器的碰撞。难得的是,这部小说并未主题先行,同时写得还非常好看,当读者抛开那些“现代手法”的傻念头之后,就会发现这种朴素的叙述最有力量。故事周折婉转,读来荡气回肠。在一气读完这900多页后,我心绪久久难平,这一部小说是中国读者最需要的小说,是能读懂中国现实的小说。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典型,以后我还会另文讲述。

这几日在网上再次查阅关于此书的消息,作者的资讯我仍旧查不到,但书似乎能购到电子版了,这对读者而言真是莫大的福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