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字之徒:汉字的家常味道 作者:宋文京


“华”字,《辞源》中的释义如下:一、花;二、从当中剖开,即半破;三、光彩,光辉;四、发生在云层上环绕在日月周围的光晕;五、美观,有文采;六、浮华;七、精华;八、粉,如洗尽铅华;九、头发花白曰华;十、我国古称华夏,省称华;十一、山名,华山;十二、姓;十三、华离,指国与国间疆界犬牙交错。

“华”字在早期篆书中的写法与“花”字同体同构,完全相同,可以互代,都写成一株开放的鲜花的样子,并且常常强调出花萼和花蕊来,甚至常常加入草本植物的“草”字之形。只是后来,在某些小篆的写法中,为了区别“华”和“花”,在写“华”字时上端又加了一个草字头。

张鸣先生曾在媒体上讲,我们在谋求共和民主的道路上用时漫长,“华丽转身”了一百年(大意如此)。“华丽”、“华美”、“华贵”等等都是好词,但往往都成本太高。

“华”字之用,早已有之。《尚书大传》中有“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复旦大学得名于此)。《诗经》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来的“逃之夭夭”是此句的讹变。葛洪《抱朴子》有“华衮灿烂,非只色之功;嵩岱之峻,非一篑之积”,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意思。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唯美描述。

“华”与“实”常常相对,“春华秋实”是说因果相续,“华而不实”则是“银样镴枪头”。四岁能让梨的孔融说“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好的文章要“衔华而佩实”。

王勃写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苏东坡写道“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鲁迅写道“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毛泽东写道“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各有各的“高华”、“光华”。

浪漫主义者认为吾国是诗的国度,同时,也是花的国度,花木繁茂,品类丰盛,以至于连大家共同认可的国花都选不出来。中国,也更是“华”的国度,否则怎么能谓之“中华”、“华夏”、“华国”呢?“中”和“华”二字均可作为中国的代称和简称,“华”字似乎更古雅一些。“内华夏”、“外诸夷”是我们从前常见的说法,洋人阴谋“以华治华”,吾人战略“以夷制夷”。至今,“华人”、“华侨”、“华商”、“华胄”依然和“唐山”、“唐人街”等等词语一样,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当然,也有“魔鬼词典”式的解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迄今,崇洋思想流行,有人笑谈,所谓“美籍华人”,是“华籍美人”的最佳选择。当年,费翔引吭“冬天里的一把火”后成麻袋地收广大女青年的求爱信,就是明证。

此刻,我在美丽的华东,想起庄严的华表,瞩望华里,华灯初上,沉思,华颠搔更短,举头,月华更皎然。(组词练习,一笑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