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不怨恨则宽容,心存善良则美好(3)

人生有多残酷,你就该有多坚强 作者:程程


由于对信息的判断与选择成为我们拥有相对掌控力的唯一来源,所以,信息的获取能力与加工能力也成了安全感的决定性条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喜欢尽可能地感受,尽可能想多知道点什么,尽可能地多看出点什么。

富可敌国或权倾天下所带来的,是种不同寻常的感受;山珍海味或倾城绝色所带给我们的,也是来自舌尖抑或更复杂的整体感受,这些感受可以称之为对种种欲望的追求。这本是人类的本性,无论是爱的欲望、权力的欲望、美食的欲望、求知的欲望乃至精神的欲望,都可成为督促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我们自身的生命与精力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限的。如果错误地把追求某种感受当成你人生的全部追求,比如过分追求物质,过分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等,便会使得短短的生命承担上不堪重负的悲忧。

我相信所有人都渴望得到快乐,只是很多人把原本属于快乐的那部分时光,挥霍在了给自己造成痛苦的外部追求上。其实,幸福是内心世界的一种感知,与外界的物质多少没多大关系。富可敌国如何?为子孙的不肖操碎了心的富家翁比比皆是。权倾天下又如何?“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固然是亡国之君的哀叹,眼见一群儿子为争夺储位闹得你死我活,扑地痛哭的那位盛世皇帝也不见得还有心情再活五百年。外部物质的得与失终归于幻灭,抛弃不了对某种感觉的片面执念,则无法真正感知到生命的美好。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其他人都是过客。风雨兼程中,我们只走过了自己的路,我们也只能走自己的路,因此,最懂我们的人,是自己。有法无法,有相无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谁说世俗的幸福标准,不会成为我们幸福的枷锁呢?

既然感受是我们每个人的大事,“吾心之良知”就是所谓的天理,我们无法,也不必做到心如止水,那么我们何不平衡内在感受与外部的感知,并增强自己的内心调适力?如此才可超脱滚滚红尘的这一场劫殇。

虽然痛苦和快乐本身并无高下之分,都是对生命的虔诚探究,但我相信,更多的人希望自己过得更快乐,而快乐,则需要借重于满足内心的渴望而滋生。人的追求永无止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永无停息,这是人类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大的不幸。即使我们终其一生,除了寿命长短不可控制之外没有别的愁苦,那么不难预见,我们也会因为对长生不死的追求而痛苦一辈子,再也体验不到其他的快乐。因为除此以外,我们没有其他渴望,也得不到特别的满足感,这对于漫长的一生来说,是多么无聊又多么悲哀啊!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让心灵享受最大限度的自由?不必把外界的投射处处放在心上。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不要再因为今天没钱买房,明天没钱买宾利,没办法过节时亲友们面前炫耀而痛苦。安静地让自己的心在自我追求中变得宽广,以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我们既不需要有强大的父母为自己铺路,也不必做一个非得满足亲人夸耀与钦羡的“好”孩子。只需在自己可支配的范围内,爱父母,睦兄妹,友亲朋,就可以了。

感谢自己拥有的感受,它让我们感知到自己的存在,也感知到生命的伟大与渺小,世界的残酷与美好。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就是我们自己的宇宙。心思细密才能感知到世界的丰富,好学不倦才能感知到世界的新奇,心无怨恨才能得到世界的宽容,内心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心怀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