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楚王好细腰

迷死人的故事 作者:郑培凯


“楚王好细腰”,是古代常用的警句,用意是讽刺“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并有警诫的意思。这个说法,十分形象,夸张讽刺之中,不失幽默,是先秦诸子喜欢引用的典故。《管子》书中提到,君主的意志会左右天下风气,主上喜欢什么,老百姓就会跟风:“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墨子》也引楚王典故:“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说的道理都相同,就是为君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与喜好,不能任性而为,因为老百姓会看风使舵,随大流而行事。楚王好细腰,臣下与妻妾就要节食了。

孟子从儒家角度讲德化,讲道德的“trickling down”(借用美国总统里根所说的“点滴向下”)理论,说了上行下效,接着就说“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荀子也是儒家,也讲道德修身,以德服人,就引了楚王好细腰的故事。《荀子·君道》里说:“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君射则臣决。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把君王比作容器,老百姓比作水,容器是什么样,水就跟着改变形状,所以,君王要修身,要有道德,老百姓才会修身齐家,建设和谐社会。君王不能齐家,任由儿辈胡作非为,滥用公器,化国家财产为私有,最后一定是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荀子用典,指明说是楚庄王,虽与墨子说的楚灵王不同,意思是相同的。

荀子的学生韩非是法家,讲管理效率,从君王的角度来看“上行下效”的问题,认为这个“下效”基本上是一种蒙蔽主上的行为,因为只顺从君王意志,不管办事的实际效果,完全是表面的谄媚与文饰。上面要什么,下头就给你什么。《韩非子》说:“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很听话,像狗一样顺从,甚至“光拉车不看路”,像某些干部,也像某些英国殖民地的公务员。如此,一定是政情不彰,国事糜烂。

先秦的说法,到了汉代更为流行,甚至渗透到了民间,成了歌谣。《后汉书·马援传》说马援的儿子马廖上疏,提出节约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就是统治阶层要以实际行动来节约,因为老百姓“从行不从言”。为了加强他的论点,马廖举出两段歌谣,一是流传了几百年的老段子:“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第二个段子是汉朝京城里流行的:“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城中好高髻”这个段子,说的是老百姓的羊群心理。放到当今,就是看到城里人手提LV名牌包,足蹬Prada高跟鞋,也要学样,在田塍泥径上颤颤巍巍,像小脚婆那样行走。看到大小超人买股票,也不自量力,不辨黑白,分不清汤姆与查理到底怎么拼,一味跟风买进,最后当然是倾家荡产。

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民主社会了,照说是民智大开,两千年前关于君臣的教训应该是过时了。然而不然,这两段歌谣好像还有现实意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