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恋的一代难自立(1)

年轻可以一无所有 作者:薛涌


中国早已进入了全球化的国际体系,成为“世界工厂”、第一出口大国。发达国家居民的日常用品,特别是那些便宜货,完全被“中国制造”所主宰。从服装、玩具、文具、家具,到体育用品(包括中国人几乎从来不玩的棒球、橄榄球、独木舟等),哪个不是从中国进口的?那么,发达国家是否也会从中国进口屌丝文化呢?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媒体全球化的进程中,会不会有青春的全球化?

表面看起来,屌丝文化似乎大有国际市场。如前所述,并非仅仅中国的年轻人感到意气消沉。当今一代的年轻人,从欧美到中东、北非,都被称为没有工作的一代。美国的失业率是7.5%,但在16~24岁的年轻人中,失业率达到16.1%!中国有80后、90后的说法,美国则把1980—2000年出生的一代称为千禧一代。《时代》周刊2013年把讽刺作家史坦因(1971年出生的70后)那篇报道千禧一代的长文,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刊载,题为《我,我,我的一代》,引起过小小的轰动。国内的《参考消息》也立即把这篇文章翻译出来。我们不妨把他对千禧一代的描写摘要若干。

年龄在20多岁的一代人,患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比例是目前65岁一代人的将近3倍。2009年比起1982年来,大学生中有58%的人自恋指数升高。千禧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参与体育比赛不管输赢都能拿奖杯,于是他们中有40%的人认为,自己应当每两年就得到一次晋升,无论表现如何。他们一心想着出名:2007年,长大后想给名人当个人助理的女中学生人数是想当参议员的3倍,是想当大公司CEO的4倍。他们深信自己是了不起的:60%的千禧一代表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的道德准则是只要自己觉得对的就行。他们的个人发展受挫:在18~29岁的年轻人中,更多的人与父母同住,而不是与配偶同住。他们懒惰:在23岁以下的年轻人中,1992年时还有80%希望日后能够从事责任更大的工作;10年后,这一比例降到了60%。

一句话,他们很自爱,以自己为生活的坐标,但实际上比过去任何一代年轻人都更依赖父母。美国的老规矩,按说是18岁成人后就被扫地出门。这当然是个过分简单夸张的说法,大部分中高产至少还是供孩子读完大学的。但是,孩子读大学总要搬出家门。许多靠父母资助的大学生,自己也通过打工、贷款来支持学业。到29岁还和父母同住,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些年轻人没有独立的本钱。

史坦因指出,美国有许多人反对奥巴马医改,却不反对奥巴马医改中让26岁以下的孩子继续享受父母的医保的条款。大家抽象否定,具体肯定。这里的背景是:美国的医保大多为单位提供,而且覆盖全家。比如,我一个人工作,拿的保险是一家三口的,包括妻女。雇主当然希望我的孩子早早独立,这样就只给我们买两人保险就行了。按说孩子18岁成人,也不该赖着使用父母的保险,应自己去买。可惜,大多数美国孩子18岁无法独立。美国人也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孩子20岁出头还离不开父母。

我的一位朋友,女儿早早和男友生子,她对此倒无所谓,但听说女儿结婚后,捶胸顿足地大喊“愚蠢”。一问才知道,她女儿不足26岁,虽然有了孩子,但只要不结婚,就还能吃父母的医保。现在生了孩子,急着要和孩子的爸爸结婚,可惜小两口什么技能也没有,找不到工作,自立家庭丧失了父母的医保,怎么办?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千禧一代和父母住,而不和配偶住的理由。这未必是他们没有配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