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撕破脸的智慧

外企HRM手记:我只是不想将就着过 作者:赵暄


扶刚资历好、能力强、脾气差、人脉广,威震公司。

我是跟他最久的人了,别的不是被吓跑,就是被气跑了。我心里知道,自己没有别的本事,就是一个忍字。打碎了牙往肚里吞,绝不翻脸。熟了也不和他亲近,一本正经的谨慎。多年如一日。

扶刚背景深厚,从不喝酒,但是与各级领导、秘书关系特好,所以什么事都能摆平。人都知道他得罪不少人,要真说起来,他大手一挥说:管他呢。我在读竹林七友的稽康时,会想起他。

在日企,规矩那叫一个多,因为着装,我被他劈头盖脸地骂过多次,像他那样顶尖级的文职,尖酸刻薄非常人所想,只能低头听着。出了门还不能发泄,轻举妄动一定会被叫回去,抬头一刀:“长脾气了你!”好多人中龙凤就是这样被他憋死的。我不敢,我珍惜这个公司,珍惜上司,珍惜这个岗位。

制造部的那帮台湾人,以彭进则为首,细致得真让人抓狂,文绉绉的,写个信件时不时地还来个:白科长大鉴;闲暇时还拉着小科长讲讲台海局势,讲讲当年的两大巨头,我常常觉得窘,有一种不知道往哪里放脸的尴尬。扶部长不怕,举重若轻,日语、英语流利,唬得台湾人一愣愣的,在各派系之间游走得自由自在,有了他的庇护我也多少受些恩惠。

关于人力成本的事,制造部那边没有一个月不发难的,每次软硬兼施,真的时时让人有脱下鞋来敲桌子的冲动。我算是忍功超强的,忍到肝痛时,也和台湾人吵。我不大嗓门,就是你来我往的邮件、刀光剑影的舌战。听说制造部和供应链那帮人也吵,拍桌子、拉拉扯扯是常事。一边是斯文的邮件,一边是全武行,这种大跨度的反差,是我很喜欢的,经常不动声色地看他们吵,一边做笔记,工作本上画乌龟,那边骂到精彩处,还会记下来,旁边写上“此处绝妙”。

终于有一天,制造部整个地否决了人力部的人力供应计划,要求我们在两个月时间供应一千人,冲完任务再遣散。至于训练费用,那是你们人力部的事。大家都明白,就是前期在人力费用、用人、晋升方面的摩擦,制造部借题发挥。左右协调不能,扶部长出马更不买账。生产任务压起来,谁都靠边站。扶刚一反常态,在月度会议上与彭进则大吵一通,差点动上了手。扶刚说制造部工时使用有问题,完全可以质疑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彭进则说扶刚有失人资仪态,职业操守让人不能相信。扶刚冷笑一声:“您所谓的仪态是喝高了,倒在车间里吗?”

彭进则一听,知道扶刚拿了自己和周燕子喝酒的丑事说,气得直蹦,遂高声说:“扶刚,别以为你那点丑事没人知道。你是怎么从国有企业到这里来的,你在日本做研修的时候,怎么在日本人手里讨饭的,还记得吗?”

扶刚站起来,一伸手就把彭进则揪起来,说:“老子在京都做研修的时候,你在哪里?要翻旧账,只怕十个你都不够比。”

一群人冲上去,拉的拉,扯的扯,把他俩分开。吉田气得够呛,拂袖而去。我对自己老大的本事,深有信心,放下笔记本,从后排挤到扶刚身边,随时准备给他鼓气。翻译也走了,日本人傻了,只知两人要打起来,却不知道站在哪一边好。台湾人分为两派,积极地从事拉架工作。会议室闹得像日本议会,真开眼界啊。

没几天,全公司包括日本方面,都知道了两个重要的大佬打了一架。舆论一边倒地认为扶刚疯了,至少彭进则在官阶上还是高半级的。再说公司所谓的年度检讨会议就要开始了。每年的检讨会议,比我见过的任何灵魂剖析都直白,就是互相揭发,中枪的差不多得剖腹谢罪,不死都要掉层皮。所以说,日本人活得累呢,委婉起来九曲十八弯,直白起来一刀捅死,中国人在这里混久了,都学乖了。平时里不拉仇恨,不能积深怨,大家克己复礼,才能基本保证开会不中刀。在检讨会前开打,不找死么?

东京派人来了,专门请了扶部长、彭进则去会议室谈话。三个人互相点头哈腰了好一阵子,才肯坐下来谈。谈话用的是日语,我就算是装个窃听器也没多少用。日本人对于扶刚这种人,也欣赏得很,大概是想缓和一下他与彭进则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来判定责任的。扶刚一口咬定是因工作摩擦导致私人冲突,不能妥协。彭进则更加激动,把会议上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给日本人听。肯定是无法妥协的了。

日本人回东京之后,又经过几天的考虑,居然特别通知他俩不用参加检讨会了,单独反省。而且,鉴于当时复杂的形势,凡是针对扶刚和彭进则的意见都不被委员会采信。因为日方认为凡是带有私怨的意见都是不公正的。即使检讨了,也不能对实际工作产生有效的改进意见。

其实日本人是最害怕单挑的,吉田好久都不露面了。见了他们也绝口不提他俩打架的事。大概是有什么人给他出主意,要两人写一篇深刻检查,保证以后精诚合作,吉田也就默许了,估计他自己都不会信,写一篇文章就把恩怨了了。反正写稿是扶刚特长,趴电脑前笑嘻嘻地敲了半小时就算完事。

我能感觉到扶刚的得意,想去讨教。扶刚摇头晃脑地不肯说,抱着烟灰缸抽烟。我担心地说:“万一,制造部那边说因为人手不够,导致生产任务完不成。我们怎么都摘不干净了。”“摘不干净就撕破脸呗。看谁敢站队。”扶刚说得轻巧,烟雾里愁眉不展。这一关算是过了,谁也没捞着好。但是最重要的一关就这样闹剧中过了,日本人也没来得及对谁下手,或者大家都还没想好,要不要利用这场闹剧。

所有的事,都是人做的——生产、研发、销售都是。所以无论哪个工作做不好,都可以说是人的问题。质和量都可以是借口,没有扶刚这一身刺,早被人扎成草垛子。活着才是硬道理。这一回没死,一下回还不知道。我知道是老大罩着自己,换了别的头,大可以把我扔出去了事,判个工作不力的罪名,降级调部门,扫地出门都有可能,毕竟高层友谊来之不易,牺牲几个小人物也是值得的。我越来越明白LESSIS MORE的道理,有时候,不给比给更难得。

在竭尽全力沟通未果的情况下,将矛盾表面化、激化不见得全然不对。每个职场老手几十年的生涯中,都有与人撕破脸的经历。结果不尽相同。

撕破脸有几个原则:

一、为公不为私。起因必须围绕公事,而不能为个人私怨,过程中不能涉及他人人格和隐私。

二、形式不得过激。大嗓门、拍桌子很常见,但是动刀动枪就太过了。

三、及时闭嘴。发泄过之后,马上恢复常态,不能像怨妇似的念念不休。最好还能更轻松一点。

四、主动扫尾。事件发生之后,尽快投入工作,检讨、道歉、总结一步都不能落于人后。

这个时候不能恢复常态,居然还趁机休个年假,以示自己受伤过重,都是情商过低的表现,两军对阵首先失去主动,背后被人说输不起或者矫情,那就一败涂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