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招人喜欢的理由

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 作者:[日] 加藤谛三


害怕招致他人的不满

我在美国逗留期间经常四处旅行,当地的酒店一般都有游泳池。我发现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游泳健将还是旱鸭子都能在同一个池子里开心自在地游来游去。有时,一个初学者笨拙地跌进水池,而旁边就有个游泳高手,轻轻一跃漂亮地钻进水里。有的时候,也会看见七十多岁的老人,不免心想“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游泳吗”,但老人压根没有“我上了年纪”这样的想法,也从来不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只管自顾自开开心心地游泳,任由一个接着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身边快速地游来游去。

在美国,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年人和年轻人完全可以做一样的事情。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在做同一件事情时具备相同的能力,而是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虽然每个人能力不同,但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能乐在其中,比如滑雪、游泳。而在日本,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担心会不会被人说“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这种情况在我身边时有发生。

有时,自己真心想做一件事,却因为担心他人的看法不得不放弃,而实际上,别人对自己恶意评判,也有可能仅仅是出于嫉妒。可是,人在会苛待自己的人的面前,总是想表现出理想的自己,并始终为之做出无谓的努力。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唱歌跑调,有些人英语蹩脚,有些人是游泳高手,还有些人则书法一流,这才是人们真实的样子。但是,有一些人却极度害怕对别人表现出真正的自己。

这样的人周围,通常生活着很多苛刻的人。

苛刻的人会毫不留情地对他人的不完美加以批判。一旦周围有这样的人,我们就不想表现出自己的弱势和缺点,而会努力扮演一个完美的自己,直至筋疲力尽。

但是不要忘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么心怀恶意,世界上还有很多心怀善意的人。 他们绝不会要求他人完美无缺,也不会轻视露出缺点的人,更不会背地里说别人坏话。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对他人都心怀叵测。如果你认为所有人都是这样,就会错失结识善良的人的机会。

心怀恶意、喜欢伤害别人的人,一般对自己也很不满,害怕别人讨厌自己,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只能通过伤害别人来消除这样的不满。

有的人讽刺起别人来丝毫不留余地,但要是别人稍微“回敬”一次,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被严重伤害了。这样的人总是心口不一,对某些事情明明心里很向往,嘴上却一个劲儿地否认。而一个人如果一直生活在一个充满恶意的环境里,他就会觉得别人一定会伤害自己。即使遇到心怀善意的人,想要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也会担心“会不会被人家嫌弃”,最终将自己的缺点严丝合缝地藏起来。

心怀恶意的人,一般都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喜欢让别人和自己陷入同样的泥潭,自欺欺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要是想一直隐藏自己的弱点,表现出完美的样子,只会让自己不停地结识这种心怀恶意的人,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心怀善意的人则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与人交往的时候,会坦率地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也不会恶意中伤别人来安慰自己。

害怕别人对自己不满的人,说到底还是因为总是隐隐觉得真实的自己没有价值。

绝不将弱点示于人前

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相似的两个人,也有可能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的人总是不自觉地认为自己不讨人喜欢,无法和他人愉快相处,而有的人则无论何时都能百分之百相信自己。

总觉得自己不讨人喜欢的人,多半在成长时承受过不为人知的心理压力。比如,当遇到失败或者是无法迎合父母期待的时候,父母总是拿出万分失望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非常明显的态度会给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等他长大成人后,这种受过伤的痛苦心理就成了所有行为的深层动机。

他们总是把周围人的期待放在首位,也是出于这样的动机。他们总是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满足他人的期待,时时感受着沉重的压力,甚至有人因此自杀。可见,幼年时期带来的心理伤害给成年后的生活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影响。

父母应当给予孩子一种安全感,当孩子遭受挫败的时候,不对他们表示失望。常常被失望感包围的人,长大之后会对自己没有什么信心,只有在迎合他人期待的时候,他们才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经常对孩子流露出失望的父母自身也并不成熟。他们期待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完美的人,而越是心智不成熟的人,越会希望他人完美。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会将这样的期待转移到周围人身上,使他人也错误地觉得自己应该完美无缺。

这样的人都会拼命地掩盖自己的缺点。例如,在两性关系中有障碍的男人通常会觉得,心仪的女人希望自己是完美先生。在这种想法下,压力越来越大,反而不能展现出男人的魅力。

我曾经读过玛丽·哈斯凯尔给纪伯伦写的信,其中有一节让我难以忘怀。我第一次读这封信,是在多塞尔多夫去汉堡的汽车上。我将原文摘录如下:

Nothing you become will disappoint me.(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不会对你失望。)

如果所有的父母都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以此为理念来教育孩子,孩子一定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吧?如果在两性关系中有障碍的男人能认为心仪的女人对他们是这种态度,那么他们就能大胆释放男人的魅力了吧?“You can’t disappoint me”,这是多么美好的句子。有这种朋友的人,自然会安心过好自己的人生吧?

如果一个人为别人做一点事都要以恩人自居,那么接受的一方就会对自己的存在有罪恶感,认为自己只会给人添麻烦,在人际关系中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也不敢请别人帮忙。一旦有事情想拜托别人,就觉得别人会讨厌自己。如果父母总是以恩人自居,孩子就会对真实的自己失去自信,无意识中觉得自己不招人喜欢,也不喜欢和别人交往。

这样的父母越是表现出体贴孩子的样子,孩子越会不知所措。孩子明明能感受到父母的施恩姿态,却必须佯装不知。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维持着亲子之间貌似和睦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顺从的孩子”“听话的孩子”。这样的亲子之间,不存在什么真正的感情交流,而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则通常很难信任别人,因为就连父母对自己都怀有敌意,何况是他人。所以即使他人对着自己微笑,他们也会觉得对方心里另有打算。

相反,如果父母好好享受与孩子共处的时光,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那么孩子就不会觉得时时需要感恩戴德,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有价值。在幼年时期一直能够得到父母愉快帮助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在人际关系中就不会有这种踌躇不前的苦恼。他们能很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然地请别人帮忙或邀请别人做事。他们不认为这样的行为是给别人添麻烦,因为如果别人觉得麻烦的话,完全可以拒绝自己。

我们真的肩负众望吗?

人们时常感到自卑和无力,是因为真实的自己和别人期待中的自己存在差距。

即使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中,也有人无法保持平静的内心,总会觉得焦躁不安,容易发怒,情绪起伏不定,难以相处。他们正是因为感受到了上述的差距,所以烦恼不已。

他们在意识领域觉得“我很优秀”,但无意识中却并不那么认为,甚至还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差劲”。有的时候,“优秀”只是世俗的价值观赋予他们的标签。

而抑郁的人,无论是意识层面还是无意识层面,都觉得自己“差劲”。

他们两者的共通之处就是——都在无意识领域中觉得自己“不行”。

所以,即使是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面对那些不恭维自己的人就会流露出强烈的敌意,而真正自信的人通常连恶意的蔑视都不会放在心上。

正如前面所说的,没有自信的人总是觉得别人期待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之间存有差距,这个差距让他们苦恼不已。

认为别人对自己抱有期待,这本身合理吗?

当然是不合理的。只有那些心智不成熟的父母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结果让孩子长大成人之后,错误地以为周围的人都和父母一样。

其实,世界上还有很多和他们的父母不一样的情感丰富、心怀善意的人。

因此,自卑的人、傲慢的人、畏首畏尾的人、有抑郁倾向的人、充满无力感的人以及极度依赖他人的人,这些人一定是一开始就认定他人对自己怀有某种期待。他们觉得自己如果变成这样,恋人肯定会喜欢吧;或是变成那样,肯定能和同事处好关系、能和学生时代的朋友愉快地来往吧。总之,就是自己一定要为别人做出这样那样的改变。

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跌倒

为什么有些人拼命努力为别人做了很多事情,却一件都做不好呢?

首先,这样的人要明确的是,自己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是否压抑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是压抑着做事的话,那么无论多么努力,都不可能顺顺利利。例如,明明自己是个小气自私的人,但偏要摆出一副大大方方的做事态度,或是明明讨厌某个人,却装出喜欢对方的样子,那么事情就不可能进展顺利。

为了他人竭尽全力却什么都做不好的人,大多都极度压抑自己的本性,过着不自然的生活。为了喜欢的男生,一味地付出,恋情却总不顺利;对孩子百般疼爱,甚至牺牲自己的人生,可孩子成人后却对自己拳脚相加;作为教师,对学生们尽心尽力,连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但却没有一个学生将自己放在心上;对邻居一直客客气气,招呼一次不落,但是却无法建立亲密的邻里关系;对下属关怀备至,可下属却对自己的话充耳不闻……

每当这个时候,你是不是会对自己说“我已经做到这个份上了”,为自己觉得不值,进而指责他人太过分,不懂得知恩图报。但即使是这样,情况也并没有好转。

想要改变这一切,就必须弄清楚——自己心里苦苦压抑着的到底是什么?

为他人尽心尽力,却总是一事无成的人,肯定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悲哀吧?他们通常持着消极的人生观,例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根本不可能得到幸福,喜悦只是一瞬间的感觉”“如果被边缘化,人生就会陷入悲剧”等等。

他们之所以如此悲观,依然是因为在压抑着什么。压抑敌意,对别人装出一副亲切的样子,自己和他人都会感到不自在;压抑对自己的轻视,表现出傲慢的样子,就无法避免心情上的不愉快。

有的人卖力工作,被同事称为工作狂,结果业绩不要说能赶上同期的同事,就连后辈都追不上。努力了却无法取得成绩的人,一般是公司的某些方面给他们带来不快,也许是因为神经上的长期紧张,也许是因为没有一个真正交心的同事。

的确,工作狂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事也尽心尽力,但他们真的享受在公司的生活、享受自己的工作吗?

如果真的热爱自己的工作,喜欢自己同事的话,工作的时候应该会觉得心情很放松吧?如果能和同事愉快相处,会觉得在公司的时间过得飞快吧?可有些人,不要说开心地工作了,就连正常的做事都不能,甚至会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经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

总之,一个人,只要压抑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就不会活得潇洒自在。

压抑自己真实想法的人,应该要做两件事——

首先,弄清自己在压抑什么。

其次,停止这样的压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