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讲 游园惊梦(4)

蒋勋说文学之美 作者:蒋勋


随后,“专掌惜玉怜香”的花神上场,来保护杜丽娘梦中的柳秀才,“要他云雨十分欢幸也”,临去时又叮咛道:“梦毕之时,好送杜小姐仍归香阁。”杜丽娘和柳梦梅携手再次出场,柳梦梅离去。

这其实是一个少女的春梦,汤显祖用这样一部戏去展示在礼教极其严格的时代里少女渴望爱情的心理状态,将充满象征主义色彩的文句用到最细腻。《游园惊梦》一开始,杜丽娘出来,唱了“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这其实是在讲一种感觉,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有一点儿不清楚——刚刚好像在做梦,可是又从梦里回到现实,听到黄莺在叫。杜丽娘过去是一个被封闭在闺房中的女孩子,每天都跟着老学究陈最良读古书,没有机会去认识自己的身体,也没有机会去认识春天。这是她第一次游园,是她十六年来第一次感受到春天,感受到阳光,感受到美好——

一个被封闭的,或者说被禁锢的肉体,开始感受自己了。汤显祖用很隐晦的方式来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梦中相会,如果他用了很直接的语言,大概是不能在文人世界中流传的。《牡丹亭》的文辞非常美,可是内容其实很颠覆。

“(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旦”是杜丽娘;“贴”的意思是贴旦,大多是村姑、丫头一类比较俏皮的角色,这里指春香。更滑稽一点的叫彩旦,比如《花田错》里那个丑丫头。杜丽娘站在自家的花园里,感到生命似乎已经全被耽搁了——又是一个春天,可是想想看,这个春天和去年也没有什么不同。每一年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生命并没有得到她所等待、所渴望的东西,“耽搁”的背后是一种青春的慵懒。

接下来,杜丽娘念口白:“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初春时节,还有一点儿未谢的梅花,好像是残留的妆面,这里已经有些感伤——美会过去,青春也会过去,可是在青春最美好的时刻,竟然没有她渴望的爱情的温暖,这美好像也要这样被荒废掉了,就像这花园一样。春香在旁边说:

“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阑。”这是在形容小姐的美:侧梳着发髻,靠在栏杆旁边看风景。这与后面她的身段有关。杜丽娘又念“剪不断,理还乱”,李后主的句子直接用进来了。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答案却是“闷无端”,即没有原因。有理由的愁比较容易解答,没有理由的愁闷却是难以解答的。我们现在也常常看到一个大一的女孩子坐在那里,你不知道她为什么愁闷,问她,她自己也不知道原因,就是青春少女那种无缘由的感伤。戏剧是一个组合性的作品,要通过唱腔和动作的结合表演出来,里面不见得都是作者自己的句子,可以直接把唐诗、宋词、元曲里最好的东西拿来用。过去我们读李后主的“剪不断,理还乱”,只觉得是一个很伤感的句子,可是当它被唱出来,被加上动作以后,会有另外一个表情发生。春香接着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这是一个很美的讲法,因为小姐要去游花园,所以就“分付”了莺燕,让花都要开,要“借”春天来看。春天可以指客观的春天,也可以指杜丽娘的青春。这个时候,杜丽娘又讲:“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花园里太久没有人去,要先扫除一下,春香回答已经吩咐过了。杜丽娘就说:“取镜台衣服来。”一个小姐要去游花园,这不是简单的事情,要梳妆,还要换衣服。杜丽娘在舞台上梳妆、看镜子里的自己,这非常重要——我们说“揽镜自照”,说“顾影自怜”,其实是在讲一个生命没有被另外一个生命眷爱时自怜的状态。括号里的文字是“贴取镜台衣服上”,这是对春香动作的说明。剧作家必须将唱词、动作、口白组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剧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