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丹青:中国人太能干反而该少做事(13)

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作者:陈丹青 等


乌镇解放前已现代化,如今不再出木心

我走在这个乌镇里面,觉得部分复苏了我对江南的一些想象,我不知道从您的文人或者艺术家的角度来看,或者单从审美的角度,怎样看乌镇?

陈丹青:对乌镇有很多误解,比如说大家同意修旧如旧,景观千万不要破坏,种种江南水乡的符号都在。尤其是我亲眼看到这个西栅是崭新地造好以后的样子,我想这太新了,有点像连续剧片场。可是,没关系,江南雨多,胞浆会出来。果然,就这么五六年,它就已经像个古镇了,那种垢,时间的积垢就出来了。

再有一个误会就是,所谓修旧如旧不是完全原封不动回到过去的生活形态,第一个原因是你做不到,你根本做不到;第二个原因是向宏讲得非常对,他说凭什么你们城里人有空调,有高速公路,有种种现代娱乐,我们这儿还在河里面洗马桶,河里面淘米,用前现代社会的工具,然后你来拍照。

他这里无意中说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就是木心经常跟我回忆,他生长的二三十年代,乌镇这些大户人家早就西化了。他为什么能够在十三四岁读到这么多西方著作,希腊罗马神话、现代诗、莎士比亚、俄罗斯文学、英美文学,因为三四十年代乌镇就有了。他说茅盾书屋里面,很多书都是外国作者签名送给他的,还有原版书。今天哪个乌镇的家庭有这么一个书屋?

向宏说得也非常对,他小时候,镇上还有社戏,民间娱乐挺热闹的,本地的小学、中学有非常好的老师,培养了很多很好的大学生。我去过一个桐乡的中学,改革开放以来,一年一年,尤其到了新世纪,慢慢被抽空,很多优秀的学生就走掉了,老师也走掉了,教育质量一年不如一年。

我就说很简单,现在的乌镇还会出茅盾吗?还会出木心吗?不会了。所以一个修旧如旧的古镇是指景观上的,但是完全复原过去的生活形态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没有必要的。为什么要这样?从前乌镇就已经在进入现代化了,已经在西化了,只是这个过程被中断了。现在要恢复到一个哪怕30年代的乌镇已经不可能了,怎么办?你只能做旅游,还要把文化带进来。

木心先生1994年的时候来过一次乌镇,他那时候其实对乌镇的印象似乎不太好?

陈丹青:他说我再不回乌镇了。其实1995年我也来过。

那时候什么景象?

陈丹青:完全被时代忘记了,整个是灰色的,就像烟灰缸一样,当然很美,这种萧条颓败也有一种美。很闲,整个下午非常漫长,老人在听评弹,就听无线电里的评弹,还有的在打麻将。年轻人无所事事,有一些当裁缝,有一些做当地的烧饼,就这样。河流非常脏,昭明太子读书处那块碑旁边全是垃圾、猪和居民晒出来的衣服,一塌糊涂。等到改造前我又来过一次,跟我90年代来距离差不多10年,真是败了,完全败了,现代生活设施没有进来,一个商业机制也没有进来,不能再这样过下去。

您自己现在就把自己当乌镇人,来了25次?

陈丹青:差不多是这样,这里的员工都认识我。当然我的童年记忆也是江南,上海很多弄堂就跟乌镇一样,非常小的石板路,二楼很低,有房梁。小时候去苏州,去杭州,去朱家角,就跟乌镇一样。你知道最早的那个电影《林家铺子》就是在乌镇拍的,那时候乌镇还没有那么破败,是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了。经过改革开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1995年来的时候,上海已经非常现代化,周边这种乡镇工业也很发达,乌镇当时就是完全被遗忘的样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