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彪炳史册的古今人物(4)

边陲明珠 作者:鹏鸣


向皇帝“条陈九事”并撰《岳阳楼长联》的作者——窦垿

窦垿(1804—1865),字子坫,另字子州,号兰泉,罗平州淑基村(今属师宗县)人。祖籍江南泰州,明代宦游至滇,在淑基定居。道光五年(1825年)省试第一名解元。九年(1829年)中进士,二十一年(1841年)在吏部考功司供职,二十四年(1844)补文选司主事,三十年(1850年)升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同年,第五次登岳阳楼,撰写著名长联。

窦垿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祖、父辈教诲,少怀壮志,奋发读书,达旦不倦,主攻经济治世之学,22岁中解元,其家享有“祖孙为边将,父子领解元”之殊荣,26岁即中进十。后入京供职,与曾国藩、吴廷栋、何桂珍等同受学于太常寺卿唐鉴门下。

窦垿任职期问,坚持正义,不畏权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在处理直隶易州知府许梦兰的徇私舞弊案,和大学士卓秉恬、顺天府尹陆应谷等的仓场窃米案,他不畏大学士耆英的出面干预和吏部尚书文的庇护,依照法律和犯罪事实,分别作了严肃处理。为此,一些弄权谋私的权臣对他非常妒恨,每每在道光帝面前贬抑他,致使他一直未受重用。

成丰帝即位后,窦垿上疏,指出:“国家承平二百余年,弊政相沿,积重难返,因而国计日艰,民生日蹙”,并条陈九事,其内容为:①永停捐钱买官;②不亏短惩地丁的“正项钱粮”;③要预筹补救南部漕运的弊误;④盐为财赋大宗,应使其日增以富国;⑤不能借口生汁艰难,商货不行,致使税收“年年短绌”;⑥不仅要治理黄河,还要治理长江、淮河、汉江;⑦要“熟思整顿”军队,提高战斗力;⑧宗室及旗人“生齿日繁”,要忧患之,想法找出解决它的“万年有道之计”;⑨要治理“银贵钱贱”之弊。为此,他认为当务之急,一是广开言路,二是选贤任能。

窦垿的正确主张,均以“留中不发”而告终。谏而失败使他非常失望,遂愤而毁奏,以继母年老多病为由,告假回滇,途经湖南岳州时,他站在“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前,不禁感慨万千,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蒲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窦垿一生著作颇多,传抄于世者有:《铢寸录》、《四余录》、《多识录》、《待焚录》、《示儿录》、《熙朝人鉴》及百余件楹联诗词赋。他十分注重教育,在“东川书院”讲学时提倡的“治学务实,致学有源。学有主见,反对食古不化”等等,一直为后人所推崇。

清同治四年(1865年)七月十八日,窦垿病故于贵州城防局,后移葬四川县桂花园燕子丘,终年62岁。其岳阳楼长联经同代书法家何绍基题书传世至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