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实施“866”工程的成效(10)

边陲明珠 作者:鹏鸣


水的故事

市卫生局女局长唐锐告诉我们:

——“866”工程并不单是农业各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市所有部门单位共同进行的大战略。卫生部门也是非常繁忙的,也是出了很大力气的。

谈到农村“水”的问题时,她举例介绍说:

——在罗平县板桥镇花红村,有414户共1775人饮水困难,靠肩挑车拉,花在饮水上的时间和精力让人可惜又无奈。实施“866”工程后,群众改水热情高涨,为水的问题,多次开会讨论,不到一年,建大水池6个,最大的可储水500立方,建小水窖117个,加上纵横密布的管网,将水引到了家门口中,几代人没解决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实现了自然村、行政村“6有”中很重要的一“有”:“有安全卫生饮用水!”

建水池要占地,田付昌、毛存金、杨树坤等村民用林地置换出300多平方米土地建水池,表现了顾全大局的精神。

我们来到罗平县旧屋基乡的金家屋基苗族村,这可以说是一个建在石头上的村子,多数房子的墙由石头砌成。因山高坡陡,石头垒成的梯地很窄。有的地只能种一行或一棵包谷,有些地夹在石缝中几乎看不出来。

曾经流传这么一个笑话:某农民一天清点地块,本说有10块地,但反复清了半天,只数得出9块来,怪了,难道会有一块飞了不成?正在这时,有人提醒说:“拿开草帽看看。”果然,草帽盖着的正是一小块“地”。这个笑话也许夸张,但确实生动表现了这里的地貌特点。

正因为石头多,难留住水,又无水源,这里的水显得格外珍贵,多少年饮水成了大问题。实施“866”工程后,这个小小的苗族山寨62户人家都建起了水窖。一口水窖成本在5000元以上,政府补助1500元,在乡技术人员帮助下,苗族村民自砌自浇顶,艰辛异常。

这里的水窖,是我们所看到工程浩大并且相当雄伟、精美的水窖,因为要在陡峭山坡的下部用石头垒几米高,才能形成一个可建水窖的不大的平台,那石砌的台基并非什么研究院的工程技术人员用先进仪器测算、设计出来,而是苗族村民在乡技术人员帮助下自己砌成的,但砌好后都那么平直,那么坚固,从远处看去,像一个个碉堡,捍卫着村民们须臾不可缺的生命线!

师宗县委常委、党办主任陈祖平领我们参观“866”现场之后说:

——在师宗五龙乡法岗村箐门组,不仅做到了引水到户,而且努力开发水资源,村民柏兴德的桶装水“凤凰山泉”已经通过检验并且注了册,他有信心让家乡甘甜的水源源不断流到大山之外,并换回圆自己梦的财富。

市委常委、秘书长朱德光说:

——在38万人饮水困难的会泽县,“村6有”的一个实施重点便是将水引到户,于是水源地在7公里以外的五星乡大坪子村家家用上自来水;前边说到的那个让县委书记认不出是下派干部的董念,刚到最贫寒大海乡的第二天,便带人翻山越岭找水源,铺设输水管道,很快解决了村民喝水难的老问题。

至于乐里村,不仅有史以来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还建了公共浴室,还谋划着将山泉因势利导地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形成独特的水文景观,从而既美化村容村貌,又将以其独特的柔姿幽韵吸引来自喧嚣闹市的游人。

水,不仅养育着生命,而且越来越滋润着人们的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