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论持久战(2)

毛泽东传 作者:丽贝卡·卡尔


换句话说,根据毛泽东的历史分析,20世纪30年代全球的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都是腐朽没落的世界的一部分,是行将就木的。日本法西斯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战争并不是其力量增长的标志,相反,正是它即将走向灭亡的阵痛。毛泽东以这种方式将日本直接与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全球形势联系起来,否定了中国发生的事只是区域问题或国内问题的观点。此外,对中国所作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定,也揭示了与日本相比中国之所以落后的原因:中国既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完全的封建君主制国家。然而,毛泽东断言,通过“生死”决斗,这个落后的国家最终将会战胜法西斯主义、资产阶级帝国主义,战胜日本和它所代表的腐朽世界,中国共产党将会带领整个国家走向独立自主,缔造一个新世界。毛泽东确信,世界上的反法西斯力量终将认识到法西斯主义对这个世界所构成的威胁,并且中国如果能坚持到那一刻,反法西斯主义者们将会对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哪怕只是为了拯救他们自己。

毛泽东对这一历史部分的结论是:“(和亡国论者不同,)我们客观地而且全面地承认亡国和解放两个可能同时存在,着重指出解放的可能占优势及达到解放的条件,并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5]毛泽东写道,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成果,只能够通过所有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发起创造性的革命活动来获得。这是中国人当前的责任,也是中国共产党发起持久战,带领中国人民向前挺进的历史使命。

在接下来的详细分析中,毛泽东主张,保证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在各个斗争阶段认清错综复杂的国内形势。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和地形迥异的不同地域,游击战指挥者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能意识到如何作战对当时的地形最有利,或是融入到当地的居民当中,化整为零。因此,持久战并不是一个集中制定好的蓝图规划。它只是一个全盘作战的策略,或者说是一个毛泽东所说的“拼图”战术。这是一张拼图,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是一局围棋——只有透过每一粒棋子才能看清全局。能够正确地意识到每一个特定的时刻需要做些什么,他的这种素养是建立在丰富的军事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基础之上的。

更重要的是,正确的认识取决于毛泽东所说的“政治”。毛泽东独到的政治见解与他要创立一种文化的革命和一种革命的文化的想法息息相关。这一思想也是持久战理论的中心。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政治工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政治能够通过激发人民大众,改变他们生活常态的意识和决心,从而发挥出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无论如何,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使命总会有更高的优先级,具体情况就取决于在何时何地采取何种策略和行动。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落后的中国面临着一个发达国家敌人,这时抗日就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发起人民大众,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激发人民大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作为独立国民生活的愿望。这样的动员不仅让游击队伍融入到人民大众之中,而且全民皆兵,任何人在需要的时候都可以奔赴战场。同时,在革命斗争的环境下,政治意味着创建人民大众能够意识到的政治经济环境,并推翻一直压迫着他们的旧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就意味着阶级斗争,或者说是推翻有压迫的社会结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