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国共合作,主张放弃争权 2

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最后岁月 作者:杨帆


国共合作建立后,北洋政府发生变故。1924年10月23日,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冯玉祥突然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暂时控制了北京政权。当日,冯玉祥即通电邀请孙中山进京共商国是,同时邀请皖系段祺瑞出山主持大政。

对此,陈独秀在10月29日发表的《北京政变与中国人民》中称:“此次北京政变,显然是英美帝国主义者抛弃了一个旧工具——吴佩孚,另换上一个新工具——冯玉祥,这个新工具比旧工具更柔顺服从一点。”

11月4日,孙中山接受冯玉祥邀请,主张北上召开国民会议,以解决目前时局。中共党内对此争议较大,特意召开会议讨论。陈独秀和彭述之、蔡和森起初反对孙中山北上,认为这是在与段祺瑞妥协,是军事投机行为。但经过一番讨论后,陈独秀等人开始由反对变为支持。12月3日,陈独秀在《国民会议及其预备会议》中写道:

“我们为什么赞成国民会议?第一,因为这个会议无论将来成功或失败,眼前便给我们以民众的政治活动之机会;第二,将来成功固佳,即失败也能够给一部分人以革命需要的教训。”

在两党推动下,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3月1日在北京召开,然而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随之而来的,是国民党内主要负责人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的权力争夺与分配。

8月20日,廖仲恺遇刺。在为“廖案”成立的“特别委员会”中,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蒋介石,得以与汪精卫、许崇智同任“特别委员会”委员。随后,汪精卫先是挤走与廖案有关的政治对手胡汉民,又由蒋介石设计驱逐许崇智。

伴随着国民党内部的分化,统一战线内领导权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国共关系日趋复杂。

中共在此前1月中旬召开的“四大”上,曾针对国民党内左右派分化问题,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指出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不是以附属于资产阶级的身份参加,而是以自己独立的地位和目的参加。

但在9月28日开幕的中共中央四届二中全会上,共产国际执委会却指示中共中央:

“党团无论如何不应发号施令;共产党不应要求必须由自己的党员担任国家和军队的领导职位。相反,它应当竭力广泛吸引不是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员参加负责工作。”

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负责人瓦西里耶夫,由于担心陈独秀等人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特地在10月2日四届二中全会闭幕当天给维经斯基来信,要他明确转告陈独秀,放弃做领导的努力。

11月2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邹鲁、林森、监委谢持等人在北京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宣布停止广州中央执行委员会职权,撤销“容共”政策。由于此次会议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所以这些人被统称为西山会议派。

会后,西山会议派在上海组织“国民党中央”,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

为了缓和局势,陈独秀在维经斯基的支持与帮助下,在上海苏俄领事馆会见孙科、叶楚伧、邵元冲,“商谈国共关系问题”,明确表示中共不包办国民党事务,也不希望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增加共产党员的人数,希望孙科等人回粤参加国民二大。

参加这次会谈的张国焘,受陈独秀指派,于12月中旬前往广州,代表中共中央指导参加国民党二大的中共党团活动,要求在二大选举中,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中不超过三分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