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剧怜高处惊风雨(1)

父亲南怀瑾 作者:南一鹏


为免父亲由“大师”变“学阀”,“学阀”变“党祸”,蒋经国也有意借由“十信”事件来瓦解“南门”势力。

一九八三年年底的一天,深夜两点,父亲还在读书。忽听敲门声骤起,开门一看,竟是只穿了睡衣与拖鞋的马纪壮。堂堂一个“总统府”的秘书长,在深更半夜穿着睡衣来访,不免令人错愕。

父亲问:“什么大事,如此仓皇?”

“老师,你怎么看邱创焕、林洋港、李登辉这三个人?”马纪壮也不客套,开门见山地抛出了他的问题。

单从他的张皇失措和这三个名字,父亲就立刻明白了马纪壮的来意。原来,此前父亲就已从学生口中得知,蒋经国先生知道自己的身体很糟,随时都有可能出状况,因此,他一直对提名就任第二年(一九八四年)的台湾地区副领导人人选一事很是头痛。现任的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谢东闵是不错,但他年事已高,并没有续任的意愿;曾经刻意培养的孙运璇又突发中风,无法继续任职。左思右想之下,蒋经国先生脑子里只剩下“省主席” 邱创焕、“内政部长”林洋港以及台北市长李登辉三个人选。马纪壮来不及更换衣装便在深夜来访,恐怕正是应蒋经国先生之命,前来征询候选人的意见的。

“我跟这三个人都没什么交情,很难说得上意见。”父亲不愿引火上身,因而并未直接发表见解。

尽管父亲平日谨言慎行,且向来远离政治,然而,风暴最终还是不期而至。这还得从一桩经济案件说起。在父亲那里上课的蔡辰洲,是当时台湾首富蔡万春之子。蔡家最初不过是农民之家,后来因经营酱油产业而发迹。随后,蔡家逐渐将经营范围扩展到百货、建材、制药、贸易等方面。由于蔡万春经营有方,他于一九五七年被选为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简称“十信”)理事会主席。从此,他先后担任“十信”理事达十五年(五届)之久。蔡万春任职期间曾到日本访问,发现日本金融、保险及信托业甚是有利可图,回台后便立即成立了国泰产物保险、国泰人寿保险、国泰建设及国泰塑胶等企业。此时,蔡万春将其他三部门交其三兄弟分营。“四分天下”使得蔡家在各业均有很大发展,尤以蔡万春的人寿保险获利最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蔡家已成“国泰王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蔡辰洲出任“十信”理事会主席。“十信”成为台湾规模最大的信用社,到一九八四年,“十信”的存款额达一百七十多亿元,贷款额一百二十亿元,这也令蔡辰洲敛财甚巨。国泰企业至此进入大力扩张阶段。但不少被兼并的企业是蔡辰洲以“吃倒账”的方式接管过来的,并非由他亲手创建。这些企业或因向“十信”贷款而后无力还款,或者因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而被蔡辰洲吞并,成为他旗下的企业。

然而这些企业多是亏损企业,蔡家将其吞并后,也增加了自己的财务负担。为了维持经营,蔡辰洲开始以国泰塑胶公司的名义,向民间调度头寸,以高利率吸收资金,利率一般在百分之二十四左右,是一般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四倍多。况且蔡辰洲是“立法委员”,拥有庞大的家族资产。在普通人眼中,这一投资自然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许多人为了赚取高利息,纷纷将大笔资金投入蔡辰洲的国泰塑胶公司名下。蔡辰洲通过这种方式汇集了不少社会资金,但利息压力也很沉重,许多关系企业还需要不断投入大量资金,于是债务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后来,蔡辰洲已无力支付银行利息,他就利用职权将“十信”的资金挪用到他的关系企业。挪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用人头当贷款客户,高估低价值的土地作为抵押品,从而大量套出信贷资金。而他为了当选“立法委员”,也曾动用了不少“十信”的资金,这是最普遍的政治投资。蔡辰洲的行为引起了“十信”内部一些员工的不满,不断有人向财经部门告状揭露。尽管有关当局也曾多次检查“十信”违规经营的情况,但蔡辰洲差不多每次都能过关,而未受到任何处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