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吴彤们》 笙赋四谛(4)

吴彤们 作者:吴彤


四谛之“清”

笙的第三种境界是“清”。“清”是中国独有的一个音乐美学概念,清朝《灵芬馆词话》里形容姜白石的词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罄”,而在唐代《游春台诗》中亦有“凤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这里的凤凰,指的就是笙。笙有很多名字,包括凤笙、凤吹、唤凤等等——可是,这一曲清笙又是如何与凤凰、神仙联系在一起的呢?要弄清这些,就要回溯到两千年前笙的黄金时代。

笙的这段灿烂历史,发生在先秦,时间正好重叠于世界文明史中的轴心时代。当时笙作为礼乐重器,在庙堂和民间广泛地流行着。就连主张“非乐”的墨子,也在拜见荆王的时候“锦衣吹笙”。春秋战国时期的笙家不胜枚举,各种传说也多,最著名的自然是王子乔吹笙的故事。王子乔又名王子晋,是周灵王的儿子。东汉的蔡邕、唐代的武则天都曾立碑纪念过他,而茅山道宗陶弘景撰写的《真灵位业图》中,王子乔更是位列仙班,甚至远在老聃之前。王子乔不但善于吹笙,而且演奏时还能引来天上的凤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今天嵩山太室中峰下的“白鹤观”,相传就是王子晋修真的地方。如果你到了少林寺,一定要去看看山门外,在西石坊上的一副对联。那也是关于王子乔的记载:“心传古洞,严冬雪拥神光膝;面接嵩峰,静夜风闻子晋笙。”中间的横额刻的是“大乘胜境”。

我们不必深究这个传说的真实性,甚至可以不管为什么一位道家修炼者,却在禅宗祖庭与二祖神光同居尊位,只要想一想,在月华如水的静夜里,在层峦叠嶂的群山中,偶有一曲清越的笙音随风飘来,这难道不是一种萦绕人间的“大乘胜境”吗?在很多影视作品的配乐中,只要一出现笙的音色,很容易给我们带来一种缥缈超然的感觉——全世界有那么多簧片乐器,为什么只有笙,和神鸟、仙人联系得这样紧密?要想揭开这个秘密,就要说一说,笙簧上的一层薄薄的石绿。

簧片是用黄铜制成的,吹笙的时候,气流在寒冷环境下会产生少量湿气并附着在簧片上,时间久了簧片会生锈,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簧舌被锈住以致不能发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一种方法:在一块铜板上,用五音石加水反复研磨,直到磨出一种绿色的浆,再把这种化学成分非常接近天然铜锈的绿浆涂抹在簧片上。因为有了这层天然铜绿的保护,簧片就再也不会生锈了。不仅如此,这层铜绿还会密合簧舌与簧框之间的缝隙,从而减少气息的流失,使演奏更加省力。更神奇的是,这层石绿还让笙的音色发生了很大改变,变得更加空灵、清越,像在每个音符上面涂抹出一道绮丽的彩虹。

这种神奇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以一个标准音“A”的簧片为例:每一秒钟,它的振动频率是440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440赫兹。而更重要的是,当簧片振动时,也带动了这层薄薄的石绿,让石绿当中细小的分子颗粒产生了摩擦。经过测试,涂抹过石绿的簧片发音时,音频中4000到12000赫兹之间泛音的振幅明显加大,再经过笙斗、笙苗的放大共鸣,最终使笙的音色变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美——既不像口琴那般孤独,也不像风琴那种浪漫,而是一种非常清朗空灵的“金石之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