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混住在戎狄之间的周族

诗经密码 作者:刘蟾


后稷之后的好几代子孙,都担任了“后稷”这个官职,发展农业。

有一段时间,夏王不重视农业,所以废除农官。周人当时的首领“不窋”因此丢掉了官职,就带领周人逃到了少数民族戎狄的地区,安顿了下来。

不窋的孙子——公刘,是周民族史第二大牛的人物。

公刘身上流淌着祖先后稷的热血,也遗传了祖先精于农耕的基因。他虽然身处戎狄之间,但是依旧能够大力发展农业,致力于耕种。

《史记·周本纪》记载说:

(公刘)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

意思就是说,公刘致力于耕种,四处巡视土地,看看这些土地都适合种什么。他还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河,伐取木材以供民用。最后治理的结果呢?要出门的人都有盘缠,在家待着的都有积蓄,百姓得享其福。

公刘治理的成效很大。我们可以想象,物以稀为贵,在戎狄之地,人人都疲于迁徙,以打猎畜牧为生,突然有人开始垦荒种地,播种粮食,发展农耕,使得人们可以稳定地居住下来,这在当地人看来,那绝对是圣人一般的人物。所以,很多人就迁徙到公刘待的地方,归附于他。

可以说,逃离中原,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地方,反倒让周民族有了一个崛起的机会,真是“祸兮,福之所倚”啊!

从公刘开始,周民族就逐渐强盛起来。所以公刘是一个英雄人物,周民族的后人十分尊重他。《大雅》中还有一首《公刘》,也属于周朝六大史诗之一,就是赞颂公刘的,讲述的是公刘在戎狄之地,发展农业、勤政爱民的事迹。

《公刘》一诗太长,本文从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