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方在户庭 (1)

好天气谁给题名 作者:仙枝


第一次和几个朋友去淡水玩,走在镇上的小巷小弄里,几乎就紧挨着人家的门槛、人家的厨后走,突然一股似曾相识的热流从脚底痒起,后来经过一块空地,到处横着红砖头,砖头四周微微生着青苔,又让我想起以前家里院子好多的番石榴,树干上也长着木耳,薄薄韧韧的,凹凹的才小拇指一般大;每当下过雨,土质松软,祖母常要我戴顶斗笠去摘木耳,我把斗笠倒过来盛,踩着捏着,脚丫上立刻就穿起雨水来了,那种感觉真是沁心。其实也没有几朵好摘,倒是拔了一地的金针菜,金针花是不能立刻煮来吃的,可是在阳光下,它黄澄澄最是鲜艳欲流,映得雨天都晴了。

那时候的庭院约有六十坪宽,在小孩的眼睛里就有公园那样大,整日玩不尽似的,木瓜树、葡萄架、椰子树在蓝天下,从我的眼睛望出去就是世界的一切了。除了睡觉,外头的风光雨露则是和小时候的日子紧密地联在一块儿成长的,今天再回顾,庭院已起了新楼,只剩得一小区天井摆着数十棵盆栽,是有那么一丝丝“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惨淡,然儿时的光阴是永远年轻的,马路也永远是宽敞如十道线的,什么东西种下了就一定生根。

记得我曾在鱼池边种了一粒苦瓜籽和龙眼核,天天盼着它们长大,眼看着翠绿绿的梗子摇颤颤地拔高,台风来了也不折断,后来听说核得包着肉才生得出龙眼来,我又重新栽了一个下去,然后贪想明年就可以吃到甜叽叽的龙眼,好高兴的,结果三棵好像都被两只小白兔吃掉了,鱼池里的金鱼也叫野猫给叼跑了。印象里鱼池足足有湖面那么大,蹲在边边上看鱼,水面映着头发和脖子的影子,晃晃动动;池脚的龙眼核埋得不深,看得见根杆子就挨着核边冒出来,摸摸它,倒也结实。

现在追想起来,那三棵小矮子竟成了长生不老树似的,也根生在我的脑子里,碧绿如旧,牵动的更是彼时一草一花的和风艳阳,以及人的情意如雨后松软湿湿的松土,上面长着金针木耳……

台北是个大都会,处处见出人为的成绩,我虽住了六年,仍不能习惯此地的水土,也只可暂且歇歇,不愿意就此长住下来,到底我是生于玩惯泥巴的乡下人。

第一年到台北来考联招,眼前火车就要进站了,我却慌得不敢面对现实,想台北是个充满汽油味的大工厂。果真我被公共汽车吓坏了,两天考试中,我从早晕到晚,究竟考了些什么也不清楚。人家乡下不是走路就是骑单车,才没有这么多车子呢,除了火车,也不会有人去争抢位子坐,原来我在往台北的车上已经开始想家了。《西厢记》里有一句“未登程,先问归期”,我可是闹了个大笑话了。

偶尔回去,我是带着返乡将息将息的心情去看那些家常的景物山水,台北是个莫测高深、叫人也喜也厌的地方,因为它在激烈的运转中,是典型现代化城市的表征,人们渐渐也上了高速度的轨道中,逐渐忘了“闲”字为何物,也许紧张惯了,竟不知道怎样安闲下来。

但是把台北来和纽约或东京等大都市一比,那它们要比台北更是超速度了。而我这样杞人忧天,是把台北扩大了来瞧了,我的隐忧是十年二十年之后的,而且我深信我们中国人是最懂得“闲”字的民族,如果时代进步就得赔上一个“闲”字,那我是断然不甘心的。我也不学嬉皮的返回大自然,他们拒绝一切属于人的物质文明,我还是要过这一代人过的日子,而且要知得深切,既然人可与山川日月同寿,这一代人过的光阴仍是寸寸珍贵的。纵有一阵子的蒙尘,到底会沉淀下来,天地再大,它也只能是“飘风骤雨不终朝”,人再强横,也绝敌不过天意的操劫毁之权,所以眼前一山一水仍旧无恙,它们简直无视于人类的功德罪孽,照样立在那儿,照样日出月落,照样川流不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