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阶级性与人性(1)

楼外寻梦:红楼女性赏析(续编) 作者:宋歌


在艺术形象的各种属性中,阶级性和人性是重要的,也是历来纠缠不清的属性。毋庸外调,也毋庸查档案,曹雪芹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无产阶级,不懂也没听说阶级性和人性。他只是真实地形象地塑造他的人物形象,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用阶级观点去分析作品、评价人物,那是曹公“一片铭旌”二百多年以后的事了。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古人的作品,还可以吗?从理论上是不错的,因为我们都承认,人们的出身、职业、年龄、文化素养都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那出身自然也就包括阶级出身。《红楼梦》尽管写于封建社会,也不可避免地打上阶级的烙印。宋歌在作艺术分析的时候,也为读者指出了这点。他在分析贾母与刘姥姥这一对老年妇女性格的异同后说:

阶级分野,自然便使她们的思想意识大大的不同,对于“日日筵宴,夜夜笙歌”的生活,刘姥姥自然会认为奢侈,而贾母却认为很是正常。

宋歌在剖析平儿、尤氏姐妹、刘姥姥等众多人物形象时,都十分重视她们的出身,实际也是她们的阶级出身,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他们的性格特点。

阶级分析的方法,和其他艺术分析方法一样,有它自己的适用范围,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不好的效果,如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红楼梦》研究无限上纲,从而庸俗化了阶级分析的方法。人物性格的特点与发展,受着阶级出身的影响,但也不完全决定于阶级出身。比如晴雯与袭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但她们都出身下层,并同为宝玉房中的女奴。又如尤二姐与尤三姐,她们同出一个平民家庭,性格特征却有天壤之别。可见决定性格成长还有其他因素。按阶级斗争观点,晴雯与宝玉、鸳鸯与贾母是奴仆与主子的关系,分属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是不会产生纯真爱情或互敬互爱的情感的,然而《红楼梦》所表现的现实却与此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宋歌解释道:

贾母爱护鸳鸯,自然是由于她生活中需要鸳鸯,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主仆二人长期相处,产生了一种超乎等级界限的感情,那是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感情,虽不能说心心相印,却也难解难分。因此,鸳鸯对贾母的侍奉才越来越尽心尽力;贾母对鸳鸯的依赖也越来越深。鸳鸯忠心报主,贾母回护仆人。这是合乎世间人情道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