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拥毛复出(4)

毛泽东与彭德怀 作者:少华


国民党瞬息之间又为红军设置了一个由数十万兵力筑就的火坑,期待红军往里跳。赣粤闽湘鄂剿匪军总司令何键亲临衡阳前线督战,企图一雪长沙战败之耻,他分电各军,勉励各路将士勇建奇功,悬赏缉拿红军首领,将奖赏提高到15万,并晓示全体官兵:“除南昌行营原定拿获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各赏10万元外,如在湘境追拿获者,另增赏5万元。”

博古、李德并不知道自己的首级在敌人赏单上值多少钱,但他们准备朝着火炕跳,硬着脖子走。毛泽东机敏地选择了避开,他向中央建议:放弃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薄弱的贵州前进,到川黔边建立根据地。博古、李德置之一旁,不予理睬。

12月12日,为解决党内日益尖锐的军事战略分歧,中共中央在通道县恭城书院召开军委扩大会议。

李德坚持红军主力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

毛泽东从敌军重兵拦截红军主力北上这一情况出发,力主西进,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军。

“我同意毛泽东的意见。”腹部受重伤、体质羸弱的王稼祥首先表态。

“毛泽东的结论是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了的,我们应认真考虑。”洛甫语气坚定。

“毛泽东分析得有道理。”朱德要言不烦。

毛、王、张被称为新的“三人团”,他们意见一致,博古、李德并不奇怪。朱德和毛泽东相濡以沫7年,一向笑称“朱不离毛,毛不离朱,朱离了毛,过不了冬”,他赞同新“三人团”的意见也在情理之中,令博古、李德跌破眼镜的是周恩来的态度。

“毛泽东的意见是对的,当前,我们必须改变行进方向,不能自投罗网。红军再向敌人重兵云集的湘西进军,只是死路一条。”周恩来经过多日思考,认同了毛泽东的观点。

李德对周恩来态度的突然改变十分恼怒,忍不住揭开了老底:“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话,都会想起去湘西的计划是你首先提出来的。你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去湘西的确是我提出来的。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原先设想的不科学嘛!”周恩来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

通道会议并未最终否定李德北上的建议,但在目前行动方向上采纳了毛泽东的主张。会后,中央军委紧急致电各军团、纵队首长:“湘敌与陶广一路军全力向通道进逼,其他各路仍续向洪江、靖县前进,企图阻我北进”,“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

“西进?”彭德怀接到“万万火急”的电报后,立即敏感到军委方针上的重大变化。

“叮铃铃”的铃声在深夜格外清脆,铃声把伏在电话机边的周恩来惊醒。

“周副主席,我是彭德怀,我们已按军委命令完成侦察北上道路,现接急电,令我们立刻西进,不明军委意图。”

周恩来解释道:“薛岳、周浑元和湘军已在通往湘西途中又设置四条碉堡线,并预设陷阱,我军如果继续北上就会钻进敌人的口袋。中央刚刚开会,决定改变原定计划,向西进入贵州。”

“西进计划是谁的意见?”

“毛泽东同志力主西进,中央大多数同志都赞成。”

“好哇!”彭德怀高兴地喊道,“坚决执行西进计划,请指示具体行动路线和任务。”

12月14日,在红三、五军团的配合下,红一军团突破黔军防线,进入贵州,攻占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继续讨论通道会议未彻底解决的战略方向问题。经过激烈争论,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指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会议根据中央领导人内部争议的情况,决定到遵义地区后开会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在黎平政治局会议上,除毛泽东与博古争论激烈外,周恩来与李德也是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周恩来后来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