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打算做个怎样的人(1)

当教育界群星闪耀时 作者:赵婕 刘杨


晏阳初,1890年10月26日出生于四川巴中,1990年1月17日逝世于纽约,终年100岁。

他毕业于耶鲁大学。1920年回国开始平民教育事业。1923年创办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26年于河北定县开始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实验,提倡“博士下乡”,成就著名的“定县模式”。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去医治中国农村““愚、穷、弱、私”四大痼疾。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

他是中国乡村运动的先驱,探索出一套乡村建设的整体思路。被称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1943年被美国评为“世界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与爱因斯坦齐名。他说:“三C影响了我一生,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平生之志是“为全球三分之二苦难人群有饭吃”。提出人类的“第五种自由”是“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晏阳初一生事业慈悲,救国救民,他自己一生也福泽绵长,家庭幸福百岁而终。可以算是人的美好标本。

晏阳初常说,有三个“C”影响了他的一生。三“C”是指三个由C开头的英文单词,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三者之间,晏阳初最先接触的便是孔子。

传统教育

1890年10月26日,晏阳初出生于四川巴中县,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幺,自幼接受传统教育。父亲晏美堂在当地开设私塾,是晏阳初最早的启蒙老师。从四五岁开始,晏阳初便在父亲开设的私塾里念书。他从早上读到中午,吃过午饭后再读到晚上,晚饭之后又开始温习一天所学,没有假期和周末,只在过节过年时才休息。读的都是传统书目:《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虽然年龄尚小,晏阳初却不觉枯燥,也从不逃学。晏阳初记忆力好,读一遍就能背诵。晏阳初继承了母亲的大嗓门,喜欢朗诵,经常在课堂上大声朗诵所学篇目,声律的变化让他觉得乐趣无穷。

晏阳初后来回忆,自己读的书有限,但却在他幼小的心田中,埋下一粒微妙的火种,一二十年后,他才发现它的存在和意义。而儒家的民本思想天下一家的观念,更是在晏阳初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为他今后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

父慈母严的家教

除了把晏阳初领进读书的大门,父亲还为他做出了更好的身教。晏美堂生性温和,从不发怒,脸上最常见的表情便是和蔼的笑容。他还懂得中医,替人治病开方,是当地有名的儒医。

与温和的父亲不同,晏阳初的母亲在教子方面甚是严明。有一次,晏阳初的大哥与朋友登高饮酒,醉酒回家途中遇见一位晏氏家族的晚辈,话不投机,大哥将那个晚辈大骂一顿。母亲得知后,召集全家上下,训斥大哥醉酒与处事不当。当时晏阳初的大哥年龄已有30,家有妻儿,是当地的文书。母亲为了不让自己其他的子女学着饮酒,不顾大哥的面子,鞭打了大哥以示训诫。

还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座庙前正在搭台演戏,晏阳初被吸引住了。正当他看得津津有味,被后面的人推了一把,险些摔倒。他回头一看,是自己的同学干的,而且正为这个恶作剧而得意忘形。晏阳初上去便是一巴掌,重重地在同学脸上留下了五个手指樱同学大哭起来,晏阳初也吓坏了。他知道同学必定会去家中告状,于是在外面逗留到深夜才回家,悄悄地潜回房间,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晏阳初回家后,发现母亲早就等着他,之后母亲用鞭子对着他的屁股一顿痛打。晏阳初自知有错,咬着牙忍住不哭。

在生活中,母亲也会随时提醒晏阳初:“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吃有吃相。”尤其是走路时不准跑跳。有一次晏阳初在街上走路时,突然下起雨来,他牢记母亲的话,在雨中走回家去。

母亲的严明对晏阳初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母亲的鞭打中他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