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打算做个怎样的人(2)

当教育界群星闪耀时 作者:赵婕 刘杨


每当要发脾气时,他总会记起母亲的鞭子,然后便告诉自己要忍耐,小不忍则乱大谋。

西学教育

1902年,英国人姚牧师在四川保宁府开办了西学堂。因为与当地的传教士有来往,晏阳初的父亲感觉要接触世界,就要先接受西学教育,这是当时的潮流所趋。母亲也鼓励晏阳初出去见见世面。于是在1903年,晏阳初在大哥的带领下前往保宁府,兄弟二人翻山越岭5天走了400里的山路。一路上晏阳初不但领略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崎岖山路,还在路上与众多贩盐的劳工结伴而行,并在晚上与他们一起借宿山村,同吃同祝这是晏阳初第一次接触“苦力”,他隐约地意识到:民间的疾苦,要在生活中去了解。

到了保宁府,大哥把晏阳初送到西学堂,自己去客栈住宿,晏阳初则被安排在了学生宿舍。第一次离开家到陌生的环境,晏阳初还不习惯。一想到即将一个人留在这里,无法见到家人,晏阳初竟然哭了出来。第二天,姚牧师找来晏阳初的大哥,说晏阳初年龄尚小,不如领回家去,晚几年再来求学。晏阳初想到父母送自己读书时的恳切与期望,便下定决心,再也不哭,学会忍耐。就这样,晏阳初翻开了自己人生中崭新的一页。

在西学堂,晏阳初除了学习西方文化,接触了更广阔的世界,还培养了两个让他受益终身的爱好,唱《圣诗》和运动。

西学堂会组织学生学唱《圣诗》,因为嗓门不小,晏阳初经常被安排领唱,并且他渐渐爱上了圣乐优美的旋律。他经常会在晚上唱圣诗,用来解除一天的疲劳,抵消生活的寂寞。

运动是晏阳初另一个好习惯。西学堂注重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方面发展,每天都有室外活动课。姚牧师不但教学生打板球,而且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操练。晏阳初从此便爱上了运动,这个爱好伴随了他的一生。

一次课间闲聊,有位同学问晏阳初:“你将来打算做个怎样的人?”

晏阳初略作思考,回答说:“我要成为姚牧师那样的人。”姚牧师平易近人,对学生言传身教,深得大家爱戴。在晏阳初眼里,姚牧师不仅是校长与师长,更是精神榜样。

这位同学同意晏阳初的想法。但他又说当前国家的军队混乱不堪,军人都没有战斗力,他觉得晏阳初是个将才,希望晏阳初成为第二个杨遇春,穿上戎装,整饬军队。杨遇春是清朝嘉庆年间四川的一位著名将领,深受四川人敬仰。晏阳初当时觉得同学的话有道理,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晏遇春,这个名字他一直用到1921年。

晏阳初在西学堂学习四年毕业时,姚牧师也在正准备回英国给自己的夫人治玻临行前,他把晏阳初介绍到美国人在成都开办的学校进修,晏阳初在那里读了两年就离开了,因为他觉得那个学校不重视基督精神,放任学生从事赌博等不良行为。

得遇贵人

1911年,在姚牧师的介绍下,晏阳初结识了另一位在成都的传教士史梯瓦特,二人一见如故。史梯瓦特正忙着筹划办学之事,邀请晏阳初出谋划策。1912年,晏阳初到史梯瓦特筹办的辅仁学社帮忙,还给史梯瓦特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史文轩”。晏阳初擅长组织活动,又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很快便成了史文轩的得力帮手。

一天,史文轩问晏阳初,愿不愿意到香港读大学。当时晏阳初连大学是什么都不知道,香港又那么远,路费学费都是他无法承担的。于是晏阳初问:“你不要我在这里帮忙吗?”史文轩说:“你能帮助我的地方很多。但是,我不应当为自己着想。我觉得,你是可造就的,有前途的,待在这省城,太可惜了。我希望你能深造,将来修成一位传教士,在本国弘扬主道。我自己没有经济能力供你上大学,但我在香港的哥哥和妹妹,可以照顾你。我会请Forester同事资助你。”晏阳初感动地说:“你太好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