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平民教育60年(1)

当教育界群星闪耀时 作者:赵婕 刘杨


1918年某天,28岁的晏阳初在法国战场,收到了他试办的扫盲识字班的中国苦力学生的一封来信,信上说:“晏大人,自从你办了周报后,天下大事我都知道了,但这个报价太便宜,我知道你们经费不多,恐怕不久要关门。现在我寄上365个法郎,这是我到法国后所有的积蓄,愿意都捐给你!”

1989年10月,99岁的晏阳初在美国家中,收到了总统乔治?布什的生日贺辞,说他“一生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平民,通过寻求给予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以帮助,而不是施舍,重申了人的尊严与价值”。

在岁月的两端,来自阶层两极的两封信,其一带有卑微生命的深情,“把血汗所得的积蓄,牛马样所换来的金钱”给他办教育;其一带有权威的钢印,借总统之口把时代与历史的认可给他。对于晏阳初这个高尚伟大的生命来说,前者对他是快马加鞭,令他在平民教育领域一生未下鞍;后者对他则可谓实至名归,恰如其分。

苦力与死尸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北洋政府派了15万人奔赴欧洲战场,在前线负责挖战壕、抬伤员等工作。

1918年6月,晏阳初赴法国普兰(Bonlogue)战地服务中心,为当地5000名华工做日常翻译,也替他们给家里写信、汇款等。这是晏阳初第一次接触到海外的华工。他听到自己的同胞被外国人称为“Coolie Corpse((苦力,死尸) ”,看到他们像牲口一样被驱使却不自重,他们乱扔垃圾,甚至偷盗。其中一幕更是深深刺激了晏阳初:一个劳工一边挨揍一边继续吃着偷来的罐头。而这样的同胞,却被外国人当成是中国人的代表。

法国战场的识字班

晏阳初从小受的儒家教育,使他相信孟子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他所受的基督教教育也让他相信圣奥古斯丁所说的“在每一个灵魂的深处,都有神圣之物。”他决定以儒家的仁和基督的爱,来对待这些不幸的同胞,也由此来改善祖国的形象。

一天晚上,晏阳初把华工召集到一起开会,当他说自己要教他们识字写信时,底下的华工都以为他在开玩笑。那天晚上,有40多人愿意学习识字,晏阳初的华工识字班就这样开始了。

晏阳初每天晚上都会在公共食堂教这些华工识字,没有黑板,他们就在石板上写写画画。他还为他们编写了教材。4个月后,有35个人能够给家里写信了。为了鼓励他们,晏阳初还请来一位将军主持了毕业典礼,并且给这些劳工颁发了毕业证书。此后,晏阳初又让已经学会识字的华工去教那些不识字的华工,华工识字的人数也日益增多。有天晚上,一个华工问汉字班下课后,是否就能离开。一问原由,才知他因为下工晚,为了赶来上课,没有顾上吃饭就来上课了。这和一边挨着鞭子一边不能停止口中吃食那样的同胞相比,不知进步了多少倍。这更激发了晏阳初继续教育他们的热情。

晏阳初的决心

为了提高华工的阅读能力,晏阳初创办了《华工周报》。数月后,一名华工写信给晏阳初,把自己在法国三年劳动存下的全部积蓄365法郎拿出来,捐给晏阳初,支持他把这份报纸办下去。这封信让晏阳初深受感动,他对华工有了新的认识。晏阳初本想教育华工,却没想到他们竟然教育了自己。从那时起,晏阳初便下定决心回到中国,不为升官发财,只为给劳苦大众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他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劳苦大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