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平民教育60年(2)

当教育界群星闪耀时 作者:赵婕 刘杨


平民教育九大信条

1920年8月,晏阳初回到上海,找到了基督教青年协会领袖余日章先生,表达了自己要办平民教育的想法,余日章很赞同,并在青年会增设了“平民教育部”,请晏阳初来主持工作。从1920年冬天开始,晏阳初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考察了19个省的教育情况。1922年2月,由晏阳初主编的平民教育用书《平民千字课》出版,收录了最常用的一千个汉字。晏阳初还号召全国要有教育的气氛,让人们都认识到识字的重要意义。1922年3月,晏阳初到湖南长沙推广平民教育运动,将长沙全城划分为52个区,发动志愿者用游行的方式宣传平民教育,分区挨家挨户奔走相告,先后招生两千多人。

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初见成果之后,晏阳初来到北京。1923年8月26日,在张伯苓、蒋梦麟、陶行知以及北洋政府总理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等社会名流的支持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朱其慧任董事长,陶行知任董事会书记,晏阳初任“总会”总干事。平教会成立后先后在华北、华中、华东、华西、华南等地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晏阳初提出了平民教育九大信条:“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二、深入民间,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协助平民解决问题。三、与平民打成一片。四、向平民学习。五、与平民共同协商乡建工作。六、不持己见,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七、不迁就社会,应改造社会。八、乡建是方法,发扬平民潜伏力使他们能自力更生是目的。九、言必行,行必果。”这九大信条也成为了平民教育行动的纲领。

海外华人与张作霖的支持

1925年,晏阳初到夏威夷的首府檀香山出席太平洋国民会议,在会上就平民教育做了演讲,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当地的中国人在报纸上得知此事,便留晏阳初在当地多讲一些时间。于是晏阳初在檀香山多逗留了两个星期,做了40多个演讲。有些华人听了晏阳初讲的平民教育后,直言要跟随他回国办教育。有些华人无法回去,便提议组织当地人为此项事业募捐。三天之内,岛上两万华人竟然捐出了2万多美元。这些华人的举动鼓舞了晏阳初,也让晏阳初办平民教育的决心更加坚定。

1924年,晏阳初曾经到沈阳帮助张学良教化士兵,二人就此成为朋友。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得胜后进驻北京称“大元帅”,张学良也一同进京。这次到北京后,张学良对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活动大加赞赏,他更加欣赏的是晏阳初这个人才。一次,张学良把晏阳初请到家中,奉上800万大洋用于平民教育办学资金,同时张学良求贤若渴,希望晏阳初能够从中抽身出来,到自己身边从事政务工作。二人谈了四个多小时,晏阳初无法直接拒绝张学良的好意,便委婉地说此事重大,要和平教总会的人商量后再给他答复。

晏阳初回到平教总会,与同事从晚上9点一直商议到凌晨4点,为的是找到一个合理而又不冒犯张学良的说法。第二天,晏阳初再次拜访张学良,给出了自己的答复:“我们是多年的朋友,能够彼此直言相待。另外,我们都怀有同样的目的,就是让中国强大起来。我认为只有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才能有富强的中国,这个基础就是平民百姓。我是从平民的角度来建立基础,而你则是坚持搞政治和军事。我们都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国家效力。今后十年,若我们都做好自己的工作,中国不但有杰出的领袖,而且也有数百万有才智的民众。”晏阳初的这番话打动了张学良,张学良也不再勉强晏阳初跟随自己从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