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平民教育60年(4)

当教育界群星闪耀时 作者:赵婕 刘杨


第一次给他们自信与尊严

除了教平民读书识字,平教总会的人还注意平民的迫切需要,比如天花流行时,就教人们如何种牛痘。到了种棉花的季节,他们就教农民一些有关棉花种植的新知识。比起书本上的理论,这种教育方式更加灵活,也更容易让平民接受。

平教总会还实施了其他形式的教育方法。他们把读完平民学校的毕业生组织起来,形成平民学校毕业同学会,一方面让同学会的平民继续受教育,一方面组成社区,开展和“四大教育”有关的活动。这种同学会组织也培养了平民的团体观念,更有助于个人之间的团结。

晏阳初还推广了“导生传习制”。早在法国教育劳工时,晏阳初就因为缺乏教师,让已经学会的劳工教那些还未学的劳工识字。在定县也实行这中教学方法,有学生选出那些学得好的人当“小老师”,带领一个学习小组,帮助小组中其他同学。同学会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份为农民办的报纸《农民周报》。除了报纸,定县还设立了广播站,较大的村子买了广播,设立了收听点。他们甚至组织了剧团,选取中国历史上的故事,在各个村子巡回演出。

晏阳初说:“平民学校在农民心中产生了这样一种影响,他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自称为读书人,那是他们曾为之追求了多少个世纪的一种身份或地位,而过去,他们却从未有机会得到它。读书识字给他们了自尊和自信,让他们有了尊严。”

1933年,埃德加?斯诺参观定县后在《纽约星期日先驱论坛报》发表了一篇描写定县平民教育改革的文章。在斯诺的描述中,定县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们心灵上的变化。你可以看到田野里年轻的农民用锄头在土地上写着“在中国扫除文盲”“为国家塑造新公民”类似的话;你可以看到“四十多位年轻姑娘坐在一间临时的教室里,认真地听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千字课本里的一个故事”。

埃德加?斯诺说晏阳初是“有才干的学者,有独创性的教育家,能激励人心的中英文演说家”,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位领袖。晏阳初“像一位革命的战斗者,所领导的运动比中国军队更具生命力”。

定县模式

晏阳初在定县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很快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南京政府下令各省要以定县为指导,成立乡村建设研究院。然而定县的经验还没来得及推广,日本就迅速侵占了华北。1936年,晏阳初与平教总会的同事们撤离了定县,将平民教育工作转移到南方。

受湖南与四川之邀,评教总会在这两个省开始了新一轮的平民教育工作。湖南省衡山县被选为实验县,“定县实验”也被移植到这里,晏阳初希望衡山实验县能给湖南省的平民教育工作开个好头。湖南有了好的开始,四川的平民教育也随后展开。1936年10月,四川省政府设计委员会成立,省政府希望晏阳初能够成为建设新四川的总工程师,改变四川落后的面貌。重返故乡的晏阳初经过一番调查,选定了新都县作为四川的“定县”。同时,为了平民教育的延续,晏阳初开始着手筹备乡村建设研究院。1940年10月,中国乡村育才院正式开学,分为农村教育与农业教育两系,为乡村建设培养行政与技术人才。

当选全球伟人

1943年,晏阳初应邀赴美研究战后建设及世界和平问题。在“哥白尼逝世400周年纪念大会”期间,与爱因斯坦一起,被美国各高等学术机构选举为全球10位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伟人。同年11月,在每期发行1000万的美国《读者文摘》上发表新书《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平民教育手册》的纲要,提出在罗斯福总统倡议的“人类四种自由”之外的“第五种自由”——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