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苏轼:大宋达人秀(23)

江湖有酒 庙堂有梦 作者:谢青桐


十二

海南岛在天之涯地之角,是宋代最为荒远的地方了。再贬海南儋州,他只带了三子苏过启程。子孙们哭送于江边,都觉得是生离死别。苏轼已至垂暮之年,却以戴罪之身被一贬再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荒岛,还朝无望,返乡无期。苏轼却安慰儿孙:“生不挈棺,死不扶柩,这是东坡家风。”而弟弟苏辙当时则被贬于雷州,两地间隔着海峡,两人要分手时,苏轼还打趣说:“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这次海南之贬,是苏轼生命史上最后一次放逐,也是他遭受打击最严重的一次。海南儋州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当时人迹罕至,瘴疠遍生,山穷水恶,人烟稀少,黎汉杂居,文化落后。苏轼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到了儋州,苏轼一贫如洗,为了糊口,他连酒器都卖掉了。他曾露宿于桄榔树下,也常以薯芋、虾蟆充饥。流放海南的岁月很艰苦,但苏先生竭力调整心态,寻求超脱,并自得其乐。他和当地乡民一起,背上个大酒瓢,在田野里边唱边走,作诗自娱。他还结交了不少平民朋友,闲了就去串门,跟野老饮酒聊天,还常常给乡邻看病开方。他没忘了读书,这段时间他最爱读柳宗元和陶渊明的诗。

他在海南岛上试制墨,研发各种草药,纵然烧着了房子、喝坏了肚子,他依旧对生活的“创新”乐此不疲。他把所有苦难的流放地都当作可以安身立命的故乡,即便在最困顿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这就是苏轼。有一段日子,穷困潦倒的诗人连肉也买不起,便把肉店里剔剩的羊骨搬回家,用佐料腌了,再放在火上慢烤两个时辰,吃的时候用竹签把羊骨缝里的肉一点点挑出来,还向家人打趣道:我们这是在吃蟹肉呢。这种圆融通达、乐天诙谐的性格真是比金玉还珍贵啊。这样的男人,即使颠沛流离到天涯海角,即使他面前是一道道鬼门关,他依然能把苦难的日子、凶险的日子酿成蜜,让你看到春天的花开、冬天的阳光。

这样的男人携天地之正气,秉万物之清流,“阅世走人间”与“观身卧云岭”的两个自我并行不悖。苏轼兼收诸学,又扬弃了诸学,从而构建了一种区别于任何时代和个人的充满了自主、自觉、自由精神的文化人格,形成了无往不胜、超然旷达、委运自然、率真任性、穷达相济、刚柔并存的东坡哲学。正因为如此,苏轼才能在壮志难酬、真情难诉、漂浮不定的悲惨贬途中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真实,成为不折不扣的大宋达人,永远秀在华夏民族沧海横流的历史天宇之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