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科全书式叙事(1)

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 作者:梁鸿


在阅读李洱小说的时候,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小说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那种在文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和道德启蒙的“总体生活”时代(卢卡奇语)已不复存在——这一情感式叙事不仅包括如托尔斯泰、曹雪芹那种“全景式”的现实主义小说,也包括如卡夫卡、余华那种“碎片般”的现代主义小说。在这里,小说已经脱离了经典小说的种种元素,不再只是情感的范畴,它试图展示和容纳的远比情感复杂,或者说,小说精神的展现不再仅仅依赖于情感通道和体验能力,它还需要丰富的知识、深刻的智性,甚至于对文学的某种科学性把握,它依赖作家的理性、思辨和对世界多个层面之间复杂关联性的认知能力。就中国当代文学景观而言,这种迥异的小说面貌也使李洱的小说叙事从莫言式和余华式的叙述模式中分离出来,以新的叙事方式、文体意识和新的价值观创造出新的小说诗学空间和诗学形态。

一、百科全书式叙事

福楼拜在历经十年,翻阅了一千五百多本各类书籍,但最终仍未完成的小说手稿《布瓦尔与佩居谢》中,借主人公之口说出:他放弃了理解世界的愿望,甘愿重返充当代笔的命运,决心献身于在万象图书馆中手抄图书的辛苦工作。卡尔维诺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认为,福楼拜这种创造“百科全书式小说”的企图与作家对“虚无”体验的展示有着神秘的联系,但同时,它也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新的文体模式的雏形。“现代小说是一种百科全书、一种求知方法,尤其是世界上各种事体、人物和事务之间的一种关系网。”这与词源学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并非一致;相反,依卡尔维诺看来,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因为“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所致力的并不是展示准确的知识及其价值,而是试图在各种知识中建立某种关系,这一关系背后的意义是动态的、怀疑的,甚至可能是纯粹的虚无。20世纪以来,这种百科全书式小说一直被作家尝试,如托马斯·曼的《魔山》、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包括中国作家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都是带有非常明显实验性质的作品。就其结构元素而言,李洱的小说可以说有着明显的“百科全书”倾向,我们姑且以“百科全书式小说”为命名来分析李洱小说基本的叙事特征和文体模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