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鲁迅先生的八块银元(3)

先贤与中国 作者:刘小川


鲁迅十八岁离开绍兴去南京,念实用型学校,当时是被人瞧不上的。母亲只能给他八块银元,沉甸甸揣进衣兜。四十岁的母亲头发已花白,家境困顿五年,母亲操碎了一颗心。鲁迅先生上路,默默记下了母亲的面容和叮嘱。先生的坚忍,覆之以母性的仁慈。此二者,向来是杰出人物不可或缺的特征。“无情未必真豪杰。”

鲁瑞1943年谢世,享年八十六岁。《鲁迅书信集》中,写给母亲的信占去许多篇幅,叩问金安,恭敬之至,体贴日常生活,无微不至。母亲的长寿,首先是因为鲁迅先生的细心照料。先生至孝,却反感统治者别有用心大肆推广的《二十四孝图》……

鲁迅在南京念的是官费学校,待了四年,先念水师学堂,后转矿业学堂。爬桅杆,下矿井,鲁迅和其他学子一样吃苦耐劳,尽管他并不喜欢这两种职业:当水兵或是探矿师。脑子里转的事情多,思考型的青年面色沉静,二十丈的矿井深处也会凝神思索。周树人同学的各科成绩优秀。“上午声光化电,下午子曰诗云”,学校奇特的课程设置倒是利于文理双修。南京的冬天冷,零下十几度。八块银元他省着用,舍不得多买一件冬衣。冬去冬又来,总是同一件旧棉袄,破了自己补。棉絮板结了,且不管它。父亲卧病的眼神,母亲飘在风中的几缕白头发,两个念书的弟弟,长妈妈,安桥头的外婆……家里的一切搁在心中。鲁迅先生后来很欣赏中唐的李贺,李贺诗云:“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大丈夫要有担当。这也是中国男人千百年的特色。

为了家,远离家。想想若干年来数以十亿计的农民工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