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吃嘴苏东坡:“啖美河豚,值那一死”(4)

先贤与中国 作者:刘小川


且说苏轼卜居常州,常州的士绅奔走相告。时在三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却有个土豪曹通判对苏轼不服气,宣称:苏轼一罪臣耳,何足道哉!这曹通判很担心苏轼抢了他的风头,以一个外来人,轻松夺得民间领袖之宝座。曹通判设一局,请苏轼去他家吃饭,备下了两种菜,一曰美河豚,二曰蠢猪肉。如果苏东坡不敢吃美河豚,那就献上肥嘟嘟的蠢猪肉,让“东坡肉”“东坡肘子”的发明者贴上蠢猪肉的标签,并且,还要留下一幅“墨猪”书法,供宾客玩赏戏谑。

河豚的内脏有剧毒,弄不好要吃死人。

这一天,曹通判的家里高朋满座,土豪云集。清烧河豚摆上了大餐桌,好吃嘴苏东坡坐了主宾席,左看右看,迟迟不下箸。这东西他听说过,没吃过。中毒咋办呢?河豚的烹调极考究,万一曹通判暗中做了手脚呢?即使药不死,当众药翻了,也是常州的头号新闻,堂堂苏东坡大折颜面,江南江北要传遍……苏子瞻一再皱眉头,曹通判脸都笑烂了,以试探的口吻说:要不撤下美河豚,端来子瞻兄情有独钟的蠢猪肉?

苏轼不答,紧盯青花盘中的河豚,脑门子冒虚汗。曹通判一挥手:蠢猪肉把来!

苏轼说:且慢。

他夹了一块河豚,再看,再闻,仍是决心难下的样子。屏风后面的一群曹家人挤眉弄眼。曹通判笑道:子瞻还是不敢吃。苏轼说:不敢死。座中有土豪高叫:人言东坡豪士,却来常州拉稀!

曹通判趁机打趣:黄州吃干,常州拉稀。

一桌子的人笑得前合后仰。然而在哄笑声中,苏豪士开始吃河豚了,吃了一坨又一坨,那腮帮子鼓得,那嘴角的汁水流得。以曹通判为首的常州士绅以及土豪们,那眼珠子凸得。屏风两边的曹家人,那口水吞得……

曹通判探了胖头问:我家河豚,味道如何?

众人忙问:苏密州,苏湖州,苏徐州(苏轼曾担任三个州的太守),别只顾着吃啊,常州的美河豚端的美不美?大学士大文豪,金口玉言呐!

苏轼不答,不笑,不停筷子。长脸丰腮(有眉山三苏祠元代临摹的东坡画像为证),坚齿大开,直把青花盘中的河豚吃光了,才徐徐道:“值那一死。”

此言一出,常州人雀跃争传,又从北宋传到南宋,从中国传到外国。语出苏轼晚年的自传体笔记《东坡志林》。看来,苏轼颇能卖关子,玩玩曹通判和众土豪。其实他有备而来。他是美食家兼药物学家,了解河豚的精血毒性。河豚产于江海交汇处,年年清明节前,河豚未入海时,肉丰而味美,兼具江团鱼的鲜嫩和豚肉的嚼头,只要烹制得法,是可以放心享用的。即使中了毒,也有民间的解毒法,比如喝下自己的几口“中尿”(掐头去尾)。江南市井有俗语:厕所旁边吃河豚。另外,苏轼备下了芦根汤,专解河豚毒,可保万无一失。汉代的名医张仲景有过相关记载。

苏东坡讲河豚讲得头头是道,满座的贤达与土豪听得津津有味。曹通判醉颜红,连称:曹某伏也,伏也(伏通服,宋人常用),这常州贤达的头把交椅,非东坡先生莫属!

苏东坡赋诗云:“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

石首指鲍鱼。石首若无骨,美河豚大补。常州人从此放心吃河豚,春暖花开相告曰:值那一死,值那一死。嘿嘿嘿,值那一死!

苏东坡与美艳的王朝云吃“长江三绝”的故事,又让常州人讲了近千年。

此事容后再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