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史迪威合作(1)

陈诚新传 作者:史玉根


在云南,陈诚与史迪威的合作是比较融洽的。

史迪威1883年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1904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与中国渊源极深,早在1919年就担任驻华美军语言教官,学习中文。1920年至1923年,在中国工作,帮助修建了一条从汾阳到军渡的公路。1926年至1929年,在中国天津任驻华美军营长、代理参谋长。1935年至1939年任驻华武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指挥盟军抗击入侵缅甸的日军。

此人性格直爽,说话尖刻,让人感觉难以相处。不过,他与性格同样直爽、说话不饶人的陈诚却很合得来。二人早在1938年就相识了,当时陈诚任第九战区总司令,史任美国驻华武官,在武汉、长沙等地考察中日战况。但此时他们彼此交往不多,也不深。1942年10月,他们在重庆两次见面,就同盟国的战略问题作了一次长谈。双方感觉很投机。史希望陈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并向蒋提出了这一建议。这便有了他们后来几个月的合作。

史迪威历来有点瞧不起蒋介石,但对陈诚的评价却很高,认为他是中国诸将领中一位“最有实力和最令人感兴趣的”的人物。同样,陈诚对史迪威的评价也不错:“一位卓越勇敢善战的军人”。两位都是能打仗的将军,而且性格、作风相近,可谓惺惺相惜。

陈诚说,他与史之所以合作愉快,是因为自己做到“言而有信”:“凡是答应人家要做的事,一定做,并且尽速地做。凡是不能做的事,根本就不答应。”

有一次,史迪威想要原中国空军学校的房子,作为远征军训练班的班址。他先和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军部的官员接洽,但过了很久都没有下文。陈诚上任后,史便和陈交涉。陈诚一口答应:没问题!起初史还怀疑他的话能否兑现,没想到几天后,他要的房子就到手了。史欣喜地对陈诚说:“你真是说一句算一句的人。”以后,史每遇到难题,总要找陈诚解决。陈诚觉得能解决的就爽快答应,不能解决的,也一口拒绝。比如,史提出要经管训练班的具体事务,陈就没有答应,史提过两次,也没有再坚持了。

有一次史迪威提出将训练班学员的伙食费由每天1元提高到每天5元,费用由美方负担,但陈诚反对:“少数人的伙食改善很容易,可是当他们结业回队后,势将无以为继,反倒引起不满。史将军的学生,都是我所统率的部下,如各部队一律按这个标准调整伙食,我将何以为计?”史迪威说:“我看学员的学习实在是辛苦,应该有较好的营养。不过,你不同意,我也不强求。”后来,陈诚还是将每人每月30元的伙食费,调整为48元。虽然史迪威的要求没有完全达到,但也没有再提意见了。

陈诚就任远征军长官之前,军人利用驼峰航运走私货物,被视为常事。陈到任后着手打击走私之风,还抓了几个大员。史迪威曾私下许诺每月给他保留一吨的舱位,被陈谢绝。陈诚说,他在云南前后6个月,没有从国外买回过一分钱的东西。他算是一个相当清廉的官员了。

1943年10月,陈诚胃病复发后,史迪威给他送来不少药品和食物。陈诚说,谢谢你好意,这些东西除非作价,实在不敢收受。史表示药品可以作价,但食物无论如何不能收钱。陈诚也就没有推辞,付了药品钱后,将食物也收下了。樊崧甫在回忆文章里说,1943年底,陈诚回渝养病,“在生活作风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讲究起来,一排美式装备的卫兵给他守卫,留美的医生住在他旁边给他治疗,药品食物概是从美国用飞机送来的。”①字里行间似有损意,但如果他知道那些药品都是付了钱的,也许就不会这样说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